在公共场合不制造噪音,控制说话的音量,这不仅是公共文明的需要,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可是有一小部分人却不注意这些,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口无遮拦,给他人造成困扰。随着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断深入,通过出台《黑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在公共场所张贴标识等举措,引导与督促双管齐下,注重从根源治理公共场所喧哗等噪音污染问题,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素养有了较大的提升。
日前,记者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华录电影院、2路公交车、新华书店等公共场所走访,发现大部分市民都能够在公共场所做到交谈不大声喧哗,轻声细语。特别是在电影放映厅和新华书店内,人们都能自觉保持安静有序。但在2路公交车上,有些人在碰到亲朋好友时,禁不住凑到一起大声畅谈。记者还在晚饭时段走访了市区雪松街上的饭店,有些顾客在饮酒后会大声喧哗,大多数会在饭店服务员的劝说下降低音量,但也有极少数人不听劝阻。
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闫然表示,公共场所喧哗问题看似小事,但在医院却是大事,它不仅代表着城市的文明形象,也会对病人的休息、治疗造成影响。在医院保持言语不喧哗是对医生、患者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希望人们共同维护好医院的环境,用文明为生命护航。公交车司机杨锋说,相比于前些年,乘客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声喧哗、大声接打电话和外放音视频的现象减少了很多,这也让车厢里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安静的乘车环境让司机更加放松,更加专注于道路情况,行车也更加安全。
言语不喧哗,“于无声处”显文明。大家都要注重公共文明,要做到公共场所不制造噪音。交谈不大声喧哗,轻声细语,即便是两个人交谈,也应该将声音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的音量。在公共场所收听、观看音频视频文件应使用耳机,接打电话注意控制音量。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和素质,公共场所多一些安静,就多一份尊重,社会也就更加文明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