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提醒广大市民,汛期将至,部分地段可能引发洪水及城镇内涝,请注意天气变化,加强自身保护,避让积水地段,远离低洼地带,不到江河边游泳游玩,严防发生溺水事件。近水村屯接到政府部门下发的群众转移通知时,请听从指挥及时转移。汛情信息关注权威媒体,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创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建文明城市。 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 加强道德建设,共建美好家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专题  >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家事家风
父亲的训令
//heihe.dbw.cn  2015-04-30 09:11:45

  东北网黑河4月30日讯 我父亲叫于德和,1945年在辽宁省庄河县参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数次战斗,身体多处负伤。1956年6月,父亲从部队转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先后被分配到永丰农场、尾山农场任劳改干部,开始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征程。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两袖清风,一心为民,他1999年9月去世,享年82岁。

  父亲有四个子女,我排行老四。他生前经常告诫我们:干什么事都要能吃苦,工作学习要勤奋,生活要节俭,为人处世要谦和,不要认为父亲是“老抗日”、有功之臣就胡来,路要靠自己走。

  我们家的生活全靠父亲的工资维持。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老三穿了我穿。母亲心灵手巧,一件衣服一改再改,直改到这件衣服的布料做成鞋,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为止。

  冬天家里屋子冷,四壁结霜,有人问:“老于,你是老革命,家里那么困难,跟领导说说,弄点煤做饭取暖不为过吧。”父亲脸一红说:“公家的东西,绝不能动用一丝一毫。”为了节省开支,妈妈领着我们捡煤核、扒树皮烧火做饭、烧炉子。

  1975年,父亲得了肠穿孔,需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按照政策规定,农场应出车出人护送,但却被父亲拒绝,他让当时9岁的我在医院陪护。我们长大后,都没有因为父亲是离休干部而找一份轻巧的工作。大姐在砖厂烧砖,后改行电焊工,二姐在林业公司栽树,哥在鞋楦厂抬木头。

  父亲对我们很严厉,但不打不骂,总是以理服人,所以他的一言一行一直都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1982年我被分配到尾山农场粮油加工厂工作,每天扛麻袋。一次为了抢时间,在我的带动下,一起工作的9个人装袋、缝口、检斤、上跳板,载重12吨的大卡车,一口气装了13车。

  1991年5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场党委调我到尾山驻龙镇办事处,负责粮、煤、化肥、水泥、农机件等物资的接收和转运。16年工作中,我没有因管理不善而出现纰漏。后调回粮食科任副科长、农业协会副书记、尾山农场社区书记兼工会主席,现任老干部科科长。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父亲的训令起着决定性作用。父亲的礼让、包容、无私,留给我的不仅是一种回忆,还是我一生的财富。

 
作者:于宝昌(口述) 刘富仁(整理)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