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改革创新 优化营商生态
——黑河自贸片区以“硬核”举措打造投资兴业新高地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营商环境已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立足自身定位,以创新为引擎,以服务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向北开发开放的投资兴业热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审批模式 跑出服务“加速度”
五年来,黑河自贸片区秉持“顶层设计定方案、市场需求定清单、整合梳理做优化、接住用好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共承接省、市、区赋权事项345项。通过建立省市专家咨询联络机制,对承接赋权进行了系统梳理,优化了重点核心事项审批流程,实现“区内审批区内办结,审批服务不出区”。
“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黑河自贸片区行政审批局将省、市、区三级赋权进行整合,以“一件事”模式将全链条业务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受理,构建起前后台闭环联动的运转体系,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目前,片区通过流程优化使承接赋权审批时限整体压缩超50%。在省级赋权评估中,推出31项流程优化创新举措,数量位居我省三个片区首位。
黑河自贸片区针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痛点,聚焦“流程再造”,打出无偿代办、“标准地+承诺制”、并联审批等一系列组合拳。如今,社会投资备案类项目从获得土地批准文件到开工审批总时限控制在4个工作日内,施工许可办理阶段更是实现当日办结,显著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从跨境企业和群众需求出发,片区行政审批局积极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将90个高频关联事项整合为15个“一件事”事项,按照“六最”标准优化流程,制定事项清单,实现“一次办成、一次办好”。
深化跨境合作 拓展服务新领域
为响应向北开放战略,黑河自贸片区依托数字化政务成果,在俄罗斯设立“政务服务驿站”,实现8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境延伸,构建起“境内外一体化”服务体系。驿站开通远程办理通道,推出“跨境首席帮办”并提供全天候服务,自成立以来,已完成50家外资企业的“跨境审批”,引入外资达1.2亿元。
针对跨境投资者需求,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推出“远程登记确认制”服务,俄方投资者可通过多种线上渠道完成确认。同时,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涉外服务专区”,为跨境企业提供多项便利服务。
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黑河自贸片区实现了“外资营业执照异地通办通取”。境外投资者不仅可以在线上完成办理,办理时限压缩至当日,还可与哈尔滨和绥芬河片区协作通办。黑河市春兴贸易有限公司俄方代表在黑河提交材料,仅用20分钟就在哈尔滨片区拿到营业执照,该执照是片区发放的我省首单外资企业异地通办通取营业执照。
降低准入门槛 激发市场新活力
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中,黑河自贸片区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无仓储)和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等事项实行承诺制办理,将原本20-30天的可办结时间压缩至当日。
针对“施工图审查”存在的问题,对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截至目前,已为4家企业节省费用41.4万元,审批时限大幅压缩,有效加快了项目开工进度。
在“企业开办”方面,将相关业务整合到“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一站办结”,并推出零成本服务,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自获批以来,已为4232家企业节省费用超200万元。
畅通沟通渠道 提升企业满意度
黑河自贸片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组建项目审批“金管家”服务团队,构建“1+N”涉企服务模式,为重点项目提供全流程无偿代办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企业提供服务810次,服务重点项目21个,惠及企业525家。
为强化监督评估,聘任2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通过模拟办、陪同办等方式检验服务事项,收集反馈。同时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定期查找问题并改进,加强跟踪问效。2024年11月,黑河自贸片区获评国家级营商环境监测站。
黑河自贸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中俄文“红色应答”专线,由党员轮值提升接办效率。自2024年专线开通以来,已接听电话253个,解决问题25项。“办不成事窗口”也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企业办事难题4项,回访满意度达100%。
未来,黑河自贸片区将继续坚持以企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深化制度创新,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打造具有黑河特色、可推广的营商环境建设“黑河样本”,向着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迈进,努力把最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