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侨史资源 赋能社会教育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多维发力弘扬中华文化
作为承载旅俄华侨历史记忆的重要文化阵地,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深耕馆藏资源的时代内涵,以研学课程、节庆活动、志愿宣讲为发力点,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与社会教育深度,生动诠释华侨精神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黑河分馆的设立,更标志着其在历史文化传承领域开启全新篇章,对推动全国涉侨文博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青少年参加“线系古今纸载乡愁”旅俄华侨纪念馆“五一”研学活动
A 创新“博物馆IP+研学”模式 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以“资源活化、教育融合”为理念,创新构建“1+1+N”的特色模式,以1种特色资源为载体,开展1次研学活动,融合非遗传承、美术创作、经典歌曲传唱、社会实践等N种丰富体验形式,推动博物馆资源与教育体系深度衔接。今年推出《侨乡建筑之美》《“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与〈国际歌〉》《红领巾讲解员实践》《北疆黑河永远的丰碑——革命英烈王肃》等8个研学课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开发多样化课程,分为美术、历史、礼仪、社会实践、思政5个课程类型,同时设置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增强研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研发制作研学护照、趣游卡、研学卡等,有效激发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探索热情,截至目前,已有6000余名中外青少年参与研学。与山东博物馆、山东华侨博物馆联合主办并申报的《百年风雨万里侨路——旅俄华侨的历史记忆》展览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成为全国涉侨文化传播的亮丽名片。
B 节庆赋能红色传承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巧妙打通红色教育与传统节日的文化脉络,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策划“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将红色文化的庄重感与民俗体验的烟火气巧妙融合,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吸引11万余人次参与,获央广网、中国文物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让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在节庆氛围中同频共振。依托基本陈列《旅俄华侨和留苏(俄)学生历史陈列》和常设展览《王肃烈士生平事迹展》,开展“追思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4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30余批假日小队青少年以及7000余名国内外观众体验红色之旅。开展展厅讲解53场,主题教育19场次,宣讲8场,形成节日红色文化体验热潮。联合宣传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进”暨爱国主义进基层系列活动,切实发挥纪念馆的教育功能。
C 以红色侨史为底色 绘制志愿服务“三色图谱”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为使命,打造“老中青少”梯度衔接的特色志愿服务体系,合作打造红领巾、大学生、银龄三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参与志愿宣讲1200余人(次),构建起跨越代际的红色文化传播链。打造新时代多元化博物馆文化服务,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以原创展览《追梦中华巾帼力量——新中国留苏女学生风采展》为核心,通过“博物馆+演艺+志愿宣讲”多元形式,生动展现留苏女学生的奋斗风采,吸引800余人参与活动。“侨音红”宣讲团以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志愿活动,走进民政老年公寓、黑河军分区、爱辉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地,开展沉浸式红色宣讲,掀起红色学习热潮。
从历史文物的深度挖掘,到现代教育的创新表达,从传统节庆的文化赋能,到志愿服务的代际传承,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正以多元路径激活侨史资源的时代价值。未来,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将继续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为新时代侨联工作注入文化动能,助力全国涉侨文博事业在守正创新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