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兴旺催热民宿经济
——五大连池风景区闲置民宅变身“诗意栖居”
春意渐浓,五大连池风景区的青泉村内,民宿改造的施工声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协奏曲。近年来。当地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以地域文化为魂、个性化服务为特色的民宿经济,正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升级的全新动力。
闲置房屋“蝶变”村民抢抓文旅新机遇
在青泉村民宿施工现场,村民陈建颖正为自家平房的改造忙碌着。这座原本闲置的老屋,即将蜕变为融合住宿、采摘、乡村美食与文化体验的复合空间。“旅游旺季时景区住宿供不应求,改造民宿既能盘活老宅,又能让游客深度体验火山村落文化。”她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向记者展示设计图:火山岩砌筑的院墙、挂着玉米辣椒的木质回廊、可远眺火山群的观景平台,每个细节都透着巧思。
陈建颖的转型之路折射着当地村民的创业热忱。据五大连池风景区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目前景区注册民宿已达63家,2023年新增数量同比增长40%,大量闲置农房通过“微改造、精提升”重获新生。这些民宿或保留传统东北四合院格局,或融入现代极简设计,但都保持着与火山地貌相融的在地性特征。
“民宿+”模式激活乡村经济链
在民宿经营者张亚华的火山石院落里,游客既能围炉煮茶品味矿泉茶的甘甜清香,也可登上观星平台远眺14座火山锥的壮阔。“去年接待2000多人次,收入超20万元。”她指着院内新搭建的烧烤区说,“今年我们联合周边农户开发了火山矿泉豆腐宴、蓝莓采摘游,要让游客住下来、玩起来。”
这种“民宿+在地文化+农事体验”的复合业态正在形成产业闭环。游客白天游览世界地质公园,夜晚栖居特色民宿,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手工艺复兴和就业岗位。据统计,当地民宿平均每家雇用3-5名村民,季节性用工需求更为周边农户增收开辟新渠道。
政策赋能打造品质旅游生态
“民宿热背后,是旅游消费需求的深层变革。”五大连池风景区文旅局副局长孙守红分析道,如今的游客更追求“旅居融合”的深度体验,民宿恰好填补了标准化酒店的文化体验空缺。为推动民宿行业规范发展,当地政府出台民宿评级制度,组织经营者赴莫干山、丽江等地考察学习,并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监管。
站在陈建颖即将完工的民宿旁,春日暖阳下,黛色的火山群巍峨壮观。随着夏季旅游高峰日益临近,这些承载着乡土记忆的特色民宿,正以独特的姿态,生动诠释着五大连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