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五大连池市和平镇积极探索智能大棚“一棚多用”模式,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为工作人员在移栽秧苗
走进和平镇和安村,智能大棚银波连栋。在水稻育秧大棚内,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配合自动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走进不远处的蔬菜大棚,湿暖的空气扑面而来,工作人员正在将一株株挺拔的西红柿幼苗移栽到铺设完地膜后的土地里。
据工作人员介绍,蔬菜大棚在4月1日开始扣二层膜,10日开始进入大棚秧苗移栽。目前已完成秧苗移栽工作,每个蔬菜大棚能收入4至5万元。
和安村党支部副书记魏国清介绍说,和安村育秧智能大棚共有50栋,其中水稻大棚育秧34栋,蔬菜大棚16栋,一年总收入达到100万元左右。
和平镇和安村现代化水稻育秧大棚基地积极探索“一棚多用”新路径,不仅能够实现水稻智能化育秧7500亩,在闲置期还能开展蔬菜、食用菌等特色果蔬种植。正在以多元模式释放综合效益,为村民持续增收提供支撑。
和平镇副镇长董艳新表示,和平镇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筑牢产业压舱石,推动特色种植产业稳步发展,年销售收入达1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