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近日成功完成全市首例气管切开神经重症患者高压氧舱治疗,标志着该院在神经重症康复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病例为心肺复苏术后合并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昏迷及气管造瘘的危重患者,治疗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成功攻克多项行业难题。
临床数据显示,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存在多重技术瓶颈:不同材质气管套管适配困难、舱内生命体征监测受限、气道分泌物管理复杂等问题,加之国内缺乏统一操作规范,导致该治疗长期难以普及。传统解决方案如呼吸机“L”形连接管仅适用于塑料套管,自制大头罩存在漏氧缺陷,均无法满足金属套管患者需求。
针对这一医学难题,该院组建多学科攻关团队,采取系统性创新方案:首先升级舱内监测系统实现生命体征实时监控,建立气道管理标准化流程;其次创造性利用输液器“滴壶”改造吸氧连接装置,攻克金属套管密闭给氧技术难关。团队在2个标准大气压环境下完成多次模拟测试,制定完整应急预案,最终实现治疗过程生命体征稳定、血氧饱和度维持100%的临床效果。
经10余次成功规范治疗,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提升,意识状态明显改善,未出现不良反应。此次成功实践不仅验证了改良技术方案的安全有效性,更建立了包含设备改造、操作规范、应急管理在内的完整治疗体系,填补了本地区神经重症康复技术空白。该创新模式为同类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有力推动区域危重症康复治疗水平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