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 监督就是爱护,公开就是倡廉。 心不贪,利不沾,非法集资莫靠边。 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利诱惑。 全民动员,同筑禁毒防线,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美文共赏
难忘的麦子
//heihe.dbw.cn  2023-02-17 09:31:59

  徜徉于花市,我看到有两捆被捆扎的齐齐整整的、周身金黄色的、结满了麦穗的麦子,被分立在出口处的两侧。麦子的腰身上,还被精心地点缀着一圈洁白细碎的花朵,那是满天星,这使那两捆麦子看上去像两位穿着碎花布裙的金发少女。

  “麦子!”我脱口而出。

  “是呀。”卖花的小姑娘说。

  “真的是麦子吗?”我怀疑是塑料的。

  “可不就是真的嘛。就是能加工出面粉的那个麦子。”小姑娘又说。

  忽而,她停下手里的活儿,用露在口罩上边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疑惑地看着我“,您没见过麦子吗?”

  嘻——怎么会呢?我心下暗忖。

  我何止是见过麦子,我见过麦子的海,它或碧波千顷,或金波无垠,它接天连叶,它铺天盖地。我还见过麦子涌起来的浪,这浪就来自那浩瀚的麦海。这可是来自世界三大黑土板块之一的北大荒上生长出来的麦海,想当初,这块黑土地曾经被誉为是“能攥出油来,是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地方,这里适应任何农作物的生长。连河畔沟塘里的荒草都生长得生机勃勃、葱郁盎然……

  我向着那麦穗,虔诚地匍下身来,轻轻地抚摸着麦穗上那尖细的麦芒,贪婪地吮着它身上散出的麦香,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金黄,但又略带淡青色的面庞,像在端详着一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我与它,粗略地算起,已经有二十年没见过面了吧。

  曾经,连队有一万多亩土地,每年的轮作种植都是麦、麦、豆,即在同一块地里,要种两年小麦,才轮种一年大豆。但那可不是因为小麦在当时的种植业结构上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连队职工人数少,机械少,忙不过来。所以,连队的这一万多亩土地,每年都要播种六七千亩小麦,剩下的地,再播大豆,播玉米。那时是怕大豆种多了管理不过来。特别是秋天,更怕被大雪捂在地里收不回来。

  小麦是我的好朋友,我从小就喜欢在绿油油的麦地里疯跑着玩儿。那麦子地实在是太大了,我感觉就是跑上一天,也跑不到它的边儿。后来,麦子长高了,我们就可以在麦子地里采到一种能把根和茎秆嚼在嘴里的、味道酸酸的东西。那个时候,这东西在麦田里有的是,只需要一会儿,就能采一大堆出来。

  麦田里还有一种叫“瞎蒙鼠子”的东西,这东西看着不是很大,长得像兔子,但它很“贼”,能在麦田里打洞。跟着我们疯跑的几条大狗,常常合着伙围追堵截它。狗们一旦捉到这东西,马上便起了内讧,争着抢着地撕扯起来,直到把它四分五裂地吃进肚子,才又重新团结起来,聚精会神地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那时的小麦收获非常落后,全连只有两台康拜因收割机。它前边要用东方红拖拉机“牵着”,旁边挎着一个负责拾禾或者联合收获的割台,后边还要挂着一个体积庞大的、收集麦秸用的“集草车”。这一堆用钢铁制造的庞然大物,当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大溜子”。尽管它干起活来行动笨拙,效率极低,但在当时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因为它能拾禾,也能联合。既能收小麦,也能收大豆。

  这种收获机械在当时只有兵团连队才有,它是国内的机械制造厂家效仿国外的收获机样品制造出来的,连它的名字都是仿着发音移植过来的。虽然在制造时它的脱谷部分经过改革,多设计添加了一个二次脱粒的清洁室,但它的收获田间损失率依然极高。经它收获过的麦田,一场雨后,地里就又会长出一层绿油油的麦苗来。这让种地的人非常心疼,但这却乐坏了连队猪号的几十头猪和两个饲养员。他俩每天抡着长长的大鞭子,赶着猪,去烧过荒的麦地里放。那猪们撒着欢儿地在地里吃被荒火烧焦了的、黑乎乎的小麦穗。过了火的麦粒越嚼越香,两个饲养员也捡着吃,直到把自己弄得满脸黝黑,像戏里的大花脸。

  在八月,连队的晒场上堆满了大堆的小麦。它们在嘶吼着的扬场机前,一会儿像一架温顺谦恭的虹,一会儿又像一条狂躁不已的龙。

  大豆同样也是连队的主栽农作物,但我喜欢小麦总是胜过喜欢大豆一筹。十几岁时,我就扛着锄头跟父亲去铲大豆地。那一眼望不见地头的千米长垄,不觉让人心生畏惧。来自太阳的酷暑炽热,令人焦渴难耐,加上无尽的蚊虫叮咬,足以令我对脚下的豆苗充满诅咒。我牵着一匹高出我很多的大马,那马拉着一个耘地除草的犁铧,犁铧后边,跟着同样筋疲力尽的父亲。我们父子俩疾步走在豆垄间,一天下来,脚上被磨出了水泡,疼痛钻心,这也令我对大豆心存埋怨。秋天,当我穿着水靴子跋涉在泥水里割豆子,累得腰酸背痛,头晕目眩,手脖子肿得攥不住镰刀把的时候,我更是对脚下的大豆义愤填膺。

  随着除草剂的大量使用,麦田里那个吃起来酸酸的东西没有了。又随着农业机械对土地的深耕细做,那个长得像兔子的“瞎蒙鼠子”也消失了。又由于这里的小麦属春小麦,生育期较短,抗衡不过内地冬小麦的品质。再由于这里的小麦是收获在雨季,已经成熟等待收获的小麦每经过一次雨淋,它的品质就会下降一个等级,甚至由于收获不及时,它就在秆上发芽。这样的麦子就卖不上价,导致连队种小麦经常亏损。农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时候,逐渐地减少了小麦的种植面积。因此,小麦逐渐地退出了农场的种植业舞台,我也就逐渐地失去了这位好朋友,直到现在。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个时节,楼下的几株高高的花树上,已经坠满了白的、粉的花蕾。但在遥远的北大荒,春,还藏在寒冷的冰雪中。眼下,这里的人们正在清理晒场和农机停放场的积雪,为当年的农业生产做准备。

  列车驰骋在黄河故道的冲积平原上,这令我有很多机会看到铁路两侧那青青的麦田。每一次,我的心都会欣喜不已,仿佛又看到了我的老朋友一样,我的脑海里也会时时泛起那个年代里我和这位朋友间的阵阵涟漪来……

 
作者:尤东明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梁陶陶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回忆儿时往事
· 故乡
· 【边城文萃】立春诗词
· 新春回乡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