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气温里,黑河市郊红河谷寒区试车场地上,一辆辆“蒙面车”在各种坡度、路况的试验道路上奔逸绝尘。
“这些车都是今年即将上市的新车型,上市前必须通过各种极端环境的考验,极寒环境是其中之一。”吉利汽车试验工程师王波涛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吉利专属试验场地,“那边是城市模拟道路,这边是供新能源车使用的室内外充电桩,这是我们的环境试验舱,有时候室外温度达不到,我们就把试验车辆在这里放上24小时再对一些数据进行记录。”
“黑河冬季的气温区间比较适合我们试车,过低的气温反而不适合一些车型做试验,所以我们虽然在漠河、呼伦贝尔那边也有试验,但主要还是在黑河。”王波涛早已把黑河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
“积雪期年均长达147天,黑河愣是把这个‘冷资源’捂成了‘热产业’,在冰天雪地里挖掘了寒区试车产业这座‘金山银山’。我们从2015年就来黑河试车了,每年冬天过来时都有种回家的感觉。北方的大雁冬天往南飞,我们是南方的‘大雁’,参加测试的车就是钢铁‘大雁’,冬天往反方向飞。”王波涛风趣地说:“我们就是找北来了,越冷越向北。”
“我们搞试车的一年365天,两三百天不回家,冬天来北方试车,夏天去吐鲁番、三亚这些高温、高湿地区试车,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有时试验任务重,过年都回不了家。”试验工程师胡国春说,“黑河政府对试车产业很重视,各种政策很暖心,像市文广旅局弄的这个试车一卡通,吃住行玩都有优惠,真的挺暖心。黑河人也热情,在我们这个基地一起共事的很多都是黑河人,大家相处得比较融洽、蛮好的。”
“举起来了,来看看,先把这块拆下来。”3名培训中的试验员正挑选工具。“大小合适,拧吧。”
“我们现在正在做升举机的培训。”试验工程师金磊手里拿着螺丝刀,给“准试验员”们做着示范。“试车期间安全是件大事,人员、设备、场地、信息、防疫一个都不能疏忽。每个试车员、试车技师上岗前都要培训。”说着,金磊把手指向一个将车辆逐渐举起的“大托盘”,“每辆车经过一轮测试都要检查车底盘有没有漏油、管道变形、螺丝松动等问题,所以升举机的使用是最基础的。”
市工信局试车办工作人员李楠介绍说,2018年黑河捧回了首个“中国寒区试验基地”称号的金字招牌,寒区试验量已占到了全国的80%。2020年黑河成功举办了首届寒区试车节,“黑河寒区试车产业”加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2021年12月,黑河出台了寒区试车产业服务条例。目前,全市现已成立8家试验企业,16家试验基地,24个专属试验基地,正积极推进试车产业数字化转型,黑河寒区试车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在建设中。
“你先送我去接车企,回来我再找别的车吧。”红河谷的项目经理小车急匆匆上了车,“这段时间我们忙起来了,每天都有车企来,这不,我现在又要去接一家企业,我们公司的车都不够用了。”
“以前我们只注重提供试车场地,这几年开始重视创新了,这也是更多车企选择与我们合作的原因。”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鑫宏脸上洋溢着自信。“今年,我们公司根据试车业务发展需求,新拓展了8项汽车测试技术应用和开发,涵盖了军车、电动汽车和乘用车等多种车型的寒区测试技术,技术的创新增强了我们在寒区试验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