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真好!
——孙吴县发展汉麻产业解决就业助农增收
在孙吴县清溪乡腰岭村鸿松汉麻科技公司的打麻车间里,近日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加工景象:生产线高速运转,打麻机器轰轰作响,一缕缕麻纤维从生产线上滚滚而出,工人在梳麻、捆麻、打包、转储,环环相接,井然有序……
“这家汉麻科技公司是清溪乡去年引进的,建设了4条标准化打麻生产线,不仅带动了全乡汉麻种植,还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特别是受当前疫情影响、无法外出打工的情况下,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清溪乡党委书记刘亮介绍说。
图为农民在腰岭村鸿松汉麻科技公司的打麻厂车间里工作
“乡里引进的这个打麻生产线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不用外出打工了,不出村就能挣钱,少了背井离乡的辛苦,又不耽误照顾家里,这真是再好不过了!而且收入很可观,每天能净挣150元,干了两个多月就挣了1万多元钱。”清溪乡腰岭村村民程银高兴地说。
受疫情影响,很多农民无法外出打工,增收压力较大。清溪乡认真研究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办法,转变思想,大胆实践,并结合深化农村改革、产业发展等内容,积极探索多元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去年引进了鸿松汉麻科技公司。该项目占地2.6万平方米,计划分两期投资4000万元,建成国内最先进现代化新型打麻生产线4条,全部建成后,年可加工汉麻原茎1.6万吨,带动周边乡镇种植汉麻5万亩以上。去年12月初,完成了一期建设,开始生产。
月初,完成了一期建设,开始生产。“已完成一期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打麻生产线4条,现已加工汉麻干茎2000多吨。生产线用工多的时候有百八十人,现在也有40多人在麻厂打工,已累计支出工人工资80多万元。”公司现场负责人牟凤阳介绍说。
近年来,清溪乡按照“龙头+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汉麻种植加工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在引进鸿松汉麻科技公司之前,清溪乡2015年就成立了平顶汉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合作社当年种植汉麻2300亩,到去年汉麻种植规模达到了1万亩。
“冬闲的时候,每天到麻厂打工的在30人左右,平均每人月工资在5000元上下。”平顶汉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海军介绍,“几年来合作社共雇用村民300余人次,带动增收150余万元。”
冬闲的时候,清溪乡的农民不光是到麻厂打工挣钱,还有的坐在家里的热炕头就把钱挣了。为拓宽农民脱贫致富门路,清溪乡党委政府依托平顶汉麻种植专业合作社,2020年7月扶持成立了麻润麻编鞋业有限公司,用合作社自产的汉麻纤维编织汉麻拖鞋,年产量可达6000余双,大大增加了用工量和用工种类,每年为农民带来了20余万元的收入。
“汉麻加工让冬闲人不闲,近千名村民纷纷到麻厂打工,月平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孙吴县汉麻协会秘书长国景飞介绍说,“汉麻种植加工确实为我们闯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新路子、好路子。”
孙吴县顺应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为实现农民增收,在审慎分析县情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后,深入挖掘比较优势,依托独有的区位优势、物候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思路,确定了以汉麻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推动优势资源支撑经济振兴发展,同时帮助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门径。
汉麻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加工的各个环节均可吸纳大量劳动力。
国景飞介绍,全县有打麻生产线25条,从当年11月初到转过年4月初的五个月打麻生产时间,每条打麻生产线每天可吸纳30余个劳动力就业,一个月一条打麻生产线是900余个人工,五个月25条打麻生产线的总用工量是112500个人工上下,按每天150元工资,每个打麻季可增加农民收入1700万元左右,大大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汉麻产业还在孙吴县的脱贫攻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汉麻合作社+扶贫”的模式已具规模。据测算,孙吴县的汉麻产业每年扶贫带动建档立卡脱贫户1000余人,脱贫农户采取土地入股、流转等形式参与种植汉麻,500余人从事汉麻加工生产,脱贫户人均每年能增收2000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