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串起育人"珍珠链"
——逊克县民族小学融合民族元素实行特色育人教育
记者在走访逊克县民族小学时看到,一群身着鄂伦春族传统服饰的孩子们正在上口弦琴课,一张张稚嫩又认真的脸上带着微笑,正感受着传统乐器带来的快乐。老师焦文宝告诉记者:“口弦琴鄂伦春语叫‘明努卡’,它是鄂伦春族的传统乐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簧片乐器。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地域文化真正的传承下去,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让学生们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逊克县民族小学将育人工作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相结合,以“嵌入式发展”的模式来谋求民族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把“文化”“教育”“实践”等像珍珠一样有机地串联起来。
走进逊克县民族小学校园就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为了让民族传统文化生根发芽,学校在大门口设置了宣传栏,张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宣传标语,在校园西侧围墙上也绘制着该校10个少数民族的卡通儿童形象。校园广播、教育云平台“民小之声”宣传板块、楼内大厅走廊文化、室外凉亭长廊文化等,都融合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逊克县民族小学依托在校的24个班级,每一个班级主打一个民族,进行民族歌舞展示。不止老师和学生表演,许多家长也纷纷加入。在艺术节参与表演的师生以及家长2000余人,他们身着民族服饰,展示着本民族特色的舞蹈,使观众深深地感受到各民族的特色文化。
为了让孩子在心灵深处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学校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中心,开办了民族秀场、民族义卖场、民族体育竞技、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民族秀场从民族节日、民族歌舞、民俗文化以及民族婚礼等几个方面进行展示;民族义卖场,以班级为单位拍卖民族特色食品、工艺品等,义卖所得用来资助各民族贫困学生;民族体育竞技主要以鄂伦春、蒙古、苗族、满族等民族体育竞技游戏为主要内容,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班会,使全体师生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巩固了民族团结教育思想,为民族团结教育打下了基础。
逊克县民族小学校长王芳接受采访时说:“作为边境小城的一所民族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在完成国家地方法定课程的同时,努力展示少数民族特色,重点突出鄂伦春族特色,使学校成为少年儿童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