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吐艳争芳 百姓幸福加码
——逊克县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充分展示祖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以及国家发展给黑河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营造礼赞祖国的喜庆氛围,本报即日起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报道,多视角、多形式,讲好黑河故事,展示我市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的显著改善,充分反映黑河人民奋斗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书写黑河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创编室里好故事,文化活动接地气,社区有了文艺人,大院里面唱好戏……近年来,逊克县抓创作出精品、抓服务惠民生,扎实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百姓幸福指数不断加码。
小团队释放文化创作大能量
“这个镜头再切一下吧”“这儿再来个特写”……制作室里汤艳庭导演正和制作人员探讨公益小视频修改方案,办公室里又传来了演员们激烈的讨论和阵阵欢声笑语,他们正在研究今年准备拍摄的微电影剧本。在轻松又严谨的氛围中,逊克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创编室创作出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好作品。
跟随创编室主任汤艳庭的脚步,记者看到这里包括了排练区、拍摄区、制作室、办公室,而且排练区每个窗户的窗帘拉下来都是3D风景照片,可以用来布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创编室搬到新的办公地点还不到一个月,为了节省经费,这里都是我们布置的,地板也是自己铺的。”说起刚搬的“新家”,大家的兴奋劲儿还没过。
2012年,以市级拔尖人才汤艳庭为骨干成立了创编室,负责全县文艺创编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创编室已从汤艳庭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成长为一个团队的共同奋斗。目前11人的创编团队中,编剧、导演、演员、摄像、制作、灯光、音响、道具、服装、化妆一应俱全,虽然都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钻研都成了多面手。
戏剧小品、微电影、大电影、微视频……几年来,创编室始终围绕新闻热点、社会焦点进行集体创作、编导、表演,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中,打造出了一批题材紧扣县域实际,内容深刻,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创编室还与各行业合作,为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辅导、演出辅导,同时负责春节联欢晚会等县里大型演出的策划、执行,提升了该县的文艺创编水平。
不懈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创编室创作的小品连续五年获得全省群星一等奖,2016年,创编室创作的小品《一定要找到你》在50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成为东北三省2016年度全国群星奖唯一一个小品获奖作品。创编室拍摄的多部微电影作品也在国家和省级微电影大赛中获奖。今年创编室创作的小品《生日》又一次入围全国群星奖决赛。
小品牌激发文化服务大活力
元旦红歌、春节联欢、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晚会……逊克县车陆乡西双河村文化大院坚持月月演、节节庆,激活了村民的文化热情,使他们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其中,连续举办十年的“金色西双河”春节联欢晚会,因坚持久、质量高、影响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西双河村丰富多彩的大院活动与一个人的默默坚守密不可分,他就是西双河村文化大院院长王连生。这位质朴的庄稼人,在忙农活儿的同时,将文化大院的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王连生喜欢唱歌,能用键盘伴奏,不仅给村民编排辅导节目,还要负责灯光、音响等演出设备。因为在收割庄稼时受伤,王连生左腿高位截肢,戴着假肢的他在演出时常常一站就是一天。为了让节目质量更高、连贯性更好,他还学会了用电脑软件剪辑音乐。2016年,王连生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农村文化志愿者典型”,市里、县里的荣誉更是数不过来,虽然这个“院长”没有薪水也没有假期,但他一直充满干劲。
“每次活动村民都特别积极踊跃参加,以前要用高音喇叭通知,现在与时俱进也用微信群通知了。”王连生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文化活动都在村委会活动室举行,2019年逊克县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村文化大院进行改造,西双河村委会活动室将被扩建为专业的演出场地,占地约300平方米,不仅舞台加宽加长,还设计了演员候场室。
村级文化大院品牌“金色西双河”是逊克县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着力打造系列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有9个乡村的文化活动品牌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车陆乡的“春之声”农民艺术节已连续举办十多届,集中展示了全乡群众文化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表演和创作热情。一年一届的逊克县“红玛瑙”艺术节举办了二十届,活动内容由最初的三大板块发展为十几大板块,演出场次和参与人数逐年递增,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县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省市县的共同培植下,已成为边境县份逊克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小载体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
74岁的王秉江是逊克县金融社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也是逊克县民乐第一人,他一手组建了老妈妈民乐团,教会团员们各种民族乐器。他教出的学生已在各社区担任老师,向社区群众普及音乐基础知识,为退休人员抒发内心情感开辟新途径,让大家在演出中收获了快乐。
近年来,围绕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逊克县民乐队、电声乐队、铜管乐队,健身舞蹈队、戏曲协会,轻松歌舞团、鄂伦春少儿合唱团、边防三连雪花艺术团、森警艺术团、电业局艺术团、鄂伦春传统民歌演唱组、残疾人艺术团,摄影家协会、冰雪画协会等各类艺术团队,在全县乡镇、村屯、社区、企业、学校、军营纷纷建立。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平台的辐射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逊克县以文化志愿者为骨干力量,以“结对子、种文化”和“英才助贫”活动为载体,以公益性免费服务为主导,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基层活动。全县舞蹈、器乐、美术、书法、模特等各类免费培训班常年开班,下基层各类艺术辅导、培训每月举办5次,培训500余人。积极引导基层群众传播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形成了群众文化“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