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绘就城市新画卷
——我市城市建管成果惠及万家
推开窗,是绿荫掩映的休闲纳凉处;转过身,遇见写满历史的文化街区……回眸“十四五”,我市立足城市发展所需与群众生活所盼,聚焦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与环境优化,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建管工作,在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优环境上持续发力,城市面貌与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设施提档 城市筋骨焕新颜
我市持续推进市政路网优化建设,城市交通微循环效能日益提升。城区内,贯通第四中学北道路(通江路至龙江路)梗阻路段,并新建道路3条。实施人行道铺装更新、无障碍设施完善等,同步完成市政道路节能灯具改造3380盏,城市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十四五”期间,市本级立项改造老旧小区项目69个,涉及楼宇363栋,惠及1.76万户居民。“从楼体保温防水、管网更新,到小区道路硬化、绿化提升,再到配备适老和无障碍设施等,这一番改造下来,住了二十多年的小区一下子年轻了,现在下楼遛个弯儿,路平了,树绿了,老人孩子出门也方便多了,心里头别提多舒坦了!”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感慨道。昔日设施老化、环境杂乱的旧小区蝶变为安全舒适、整洁有序的“幸福家园”,居民幸福感不断攀升。
精细管理 市容环境展新貌
聚焦城市“里子”提升,我市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源头治理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城市顽疾”。通过拆除私搭乱建、实施垃圾分类、加强路面清洁、整治占道经营等措施,高标准推进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城市更加洁净有序,市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已达10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聚焦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我市不断深化环卫作业市场化、精细化改革,并加大环卫机械化投入,环卫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稳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我市着力完善分类收运和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处置“全链条、无害化”,有效保障了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针对市民需求,我市不断优化城区公厕布局,着力消除服务覆盖空白区域,同步提升公厕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公厕服务便民化、品质化。“智慧城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受理案件27056件,办结27007件,办结率达99.82%。
如今,公厕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清洁更加及时、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切实解决了市民的“关键小事”,提升了城市生活舒适度。
安居惠民 民生保障温度暖
依托“实物配租+租赁补贴”的双轨模式,我市持续强化公租房保障主体地位,优化公租房申请审核流程,着力解决黑河市城区低保、低收入、城市特困家庭等十类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实物配租918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672户次。
加强房屋建筑安全隐患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城镇自建房、老旧房屋等进行全面排查和分类整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安”。强化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绿韵为底 园林品质再提升
厚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市坚持加强园林绿化精细化管护,不断提升乔灌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绿地保洁水平,引进石竹、美女樱、勋章菊、千人菊等花卉新品种,实施重要节点花卉景观布置,城市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绿化景观品质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新增及提质改造城市绿地面积2.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持续提升,巩固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果;新建及升级改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重点打造大黑河岛生态广场等滨水景观带和一批融合了生态与美学的精品工程,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游客观光打卡的靓丽名片。
“以前总觉得城市很小,现在感觉它很暖、很舒适。环境美了,文化味儿也更浓了。生活在这里,幸福感油然而生。”市民张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城市形象提升带来的真切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