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生命通道上的红色尖兵
——记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党支部
党旗所指,生命所系。在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有这样一座如钢铁长城般24小时驻守生命防线的战斗堡垒,它以责任重织健康经纬,用担当续写生命长卷,在急救战场最前沿,用医者仁心点亮生命之光。这座堡垒,就是急诊科党支部。
危难时刻的冲锋者:用热血铸就生命盾牌
“当时我只想着救人要紧啊!”这句朴实的话语,是急诊科党支部党员的共同心声。在2019年的一起紧急事件中,面临未知危险,入党积极分子黄金盛匆匆留下一份遗嘱后,背着急救箱毅然冲入急救现场,为生命通道打开第一扇门。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支部的号召下,全体医护人员郑重递交请战书,决然奔赴抗疫最前线。三年间,从病区环境消杀、医疗垃圾转运,到患者治疗护理、心理疏导干预……每一个需要坚守的岗位上,始终活跃着支部党员忙碌的身影。入党积极分子邹运在方舱工作时因低血糖晕倒,却在隔离期结束的第一时间主动返岗,她坚定地说:“轻伤不能下火线,我的岗位不能空!”当最后一批患者康复出院,请战书上大家的红手印依然鲜艳如初。
2022年末急诊复诊后,面对急剧攀升的接诊压力,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岗位,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甚至顾不上喝一口水,早已凉透的盒饭被随手放在一旁。在这样昼夜不息的日子里,接诊纪录不断地被刷新着,支部党员始终用热血与担当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职业准则,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分秒必争的守护者:用专业搭建生命桥梁
急诊室24小时亮如白昼,每一通120调度电话都是与死神赛跑的发令枪,更是他们听到急救信号后冲出科室的催化剂。无论是暴雨倾盆的午夜,还是冬季零下30多摄氏度的凌晨,只要警报声响起,白大褂的身影总会第一时间出现。急诊科党支部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中更是站在最前沿,面对没有家属照顾的留守老人、没有妻儿陪伴的外来务工患者,他们化身“临时家人”送衣送饭、陪护照料,用“医者父母心”的温度,把医院变成了患者们临时的“家”。
大型车祸现场的伤员转运、多人烧伤的紧急清创、重症患者的长途护送,这些旁人眼中的“特殊任务”,在急诊科党支部的工作日志里不过是常态。年接诊21101人次、院前急救1407人次、成功抢救774例危重患者……翻开厚厚的记录本,每一页都写满了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坚守和奉献。
节日的灯火亮起时,他们常常无法与亲人团聚,而是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患者提供救助,以分秒为单位构筑生命桥梁,让濒危的生命触摸到重生的希望。
党建引领的先锋队:用初心照亮生命航程
“请大家结合自身工作,谈一谈如何做一名对党忠诚、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践行者……”急诊科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党员们正在交流心得体会。作为基层党组织,急诊科党支部早已将为民服务思想融入血脉。
为深化“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急诊科党支部以七名党员为骨干组建七支突击小分队,足迹遍布机关、部队、校园、社区,累计组织公益活动近百场、培训群众万余人次。
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中,急诊科党支部定期组织思想学习与技能培训,积极参加省急救中心技能培训班,学成归来的党员通过现场教学、操作考核、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分享经验,带动团队共同进步。这份坚持让科室在各级竞赛中屡获佳绩,“第一届黑龙江省院前医疗急救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黑河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团体一等奖、“第二届黑龙江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团体优秀奖、“黑龙江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急诊科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团队用汗水与担当书写增进人民福祉的时代答卷。
这支在党旗下淬炼的急救队伍,正以昂扬的斗志、严谨的作风、饱满的精神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祖国北疆的医疗阵地上,为守护生命健康续写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