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踏青、郊外挖野菜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热门活动。然而医生提醒,野外活动需警惕蜱虫叮咬风险,避免引发健康隐患。
图为市民在挖野菜
近日,城郊田野、山林步道迎来大批市民,手持小铲、挎着布兜的“挖野菜大军”成为一大景观。蒲公英以其清热去火、消肿散结等优点成为时令野菜,备受青睐。市民张女士表示:“周末有时间就出来挖一点儿婆婆丁,不仅有消炎祛火的作用,吃法也多,能做蘸酱菜,还可以包饺子,既健康又有趣。”在市区的各个市场,记者也看到有不少摊位上都售卖起婆婆丁,价格相较高于其他蔬菜,却仍然很受欢迎。
图为居民在小区内清理野菜
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暗藏的健康威胁也不容忽视。黑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郝洪亮指出,4-6月是蜱虫活跃期,其叮咬可能导致森林脑炎、莱姆病等疾病,严重时可致高热、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郝洪亮介绍,近日陆续有患者因被蜱虫叮咬到急诊室就医,有的患者是在山林作业,有的患者是在江堤草地处遛狗导致被蜱虫叮咬,幸得及时就医,未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害。
被蜱虫叮咬后,局部会出现红肿、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瘀斑、水疱;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部分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异常。
享受春光的同时要做好防护,确保健康安全。郝洪亮建议,在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脚;避免在草丛长时间坐卧;回家后及时检查全身。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不要自行强行拔除,以免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内,应尽快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