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理 论 评 论
垃圾分类齐参与,美丽黑河共受益。 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家家践行绿色生活。践行垃圾分类,守护绿水青山。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富国强兵,国之要务! 开放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 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常思武备兵事强军强国家! 致富不忘国防,和平不忘忧患! 全民动员,同筑禁毒防线,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燃气安全系万家,安全使用莫违规。 安全用气不离人,保证通风常换气 。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服务
开学季科学防护远离呼吸道疾病
//heihe.dbw.cn  2025-02-25 10:12:46

  随着冬春季节更迭,气温冷暖交替,2月成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加之中小学生即将迎来开学季,人群密集度显著增加,无疑加大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科学防护显得尤为重要。近日,记者采访了黑河市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国松,为大家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护建议。

图为刘国松为患者诊疗

  “呼吸道疾病是一类由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经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不同的呼吸道疾病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刘国松介绍,近期,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是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的传播方式多样,包括飞沫传播、免疫功能低下、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因素以及年龄因素等。

  流感和普通感冒,作为两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往往容易被公众混淆。刘国松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主要包括甲型和乙型)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在流感季节或特定环境如学校和办公室中容易传播。而普通感冒则可能由多种病毒引起,传染性相对较低。流感的症状通常较为严重,起病急,伴有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时还会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相比之下,普通感冒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以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局部症状为主,发热和全身不适相对较少。在治疗方面,流感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而普通感冒则主要是对症治疗,无需特殊抗病毒药物。

  儿童作为易感人群,由于其免疫功能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呼吸道黏膜系统的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侵袭。刘国松特别提醒,儿童发热时的用药需谨慎。当儿童体温未超过38.5℃时,一般不建议直接使用药物退烧,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冷毛巾敷于前额、头顶部,或用温毛巾擦拭颈部两侧、腋窝、腘窝、大腿根等部位,以有效降低体温。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贴、退热栓等辅助降温,同时让孩子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若儿童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则可以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降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滥用。

  在家庭中,如果有人感染了急性呼吸道疾病,预防交叉传播同样至关重要。刘国松建议,应保持家中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开关、桌椅等,可以使用75%酒精进行擦拭。同时,保持通风良好,每天至少开窗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以降低室内病毒浓度。患者使用的餐具等个人用品应专用,避免与家庭成员共用,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勤洗手是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20秒以上,以确保手部清洁。

  针对开学季时期,刘国松强调,公众应提高警惕,加强个人防护。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一个清洁、通风的生活环境,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呼吸道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家庭则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保持室内清洁和通风,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此外,刘国松还提醒公众,一旦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购药服用,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科学用药,合理休息,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王静钼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近期流感多发,黑河人注意了!
· 消防安全防患未“燃”
· 节日出行温馨指南
· 医生支招健康过年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