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中的匠心之光
——记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王金旭创新工作室
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九一八台,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以创新为笔,以技术为墨,在广播电视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王金旭创新工作室,这个成立于2019年8月的团队,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着广电技术发展的道路,曾荣获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图为王金旭(中)带领工作室成员在测量广 播发射机场强 高世宇摄
走进九一八台的工作室,各种仪器和工具整齐摆放,20多套(件)精密设备稳定运行。在这里,11名成员组成了一支实力强劲的科研技术骨干队伍。他们中有1名国家级技术能手、6名省级技术能手。老中青三代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骨干带新力量”的良好格局,工作室也成为培育科技人才的摇篮。
团队领衔人王金旭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技术大拿”。他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荣誉证书:国家广电总局技术能手竞赛中波专业二等奖、省局技术能手竞赛中波专业一等奖……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付出。
在广电技术保障的战场上,危机随时有可能降临。一年寒冬时节,发射设备突发故障,被电话铃声惊醒的王金旭即刻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切换备机后,迎着刺骨寒风奔赴台站。零下20多摄氏度的馈线房里,呵气成冰,王金旭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排查。他用冻麻木的双手精准锁定烧毁电容,更换零件时,冰冷工具在他的手上磨出痕迹。次日凌晨设备关机,顾不上疲惫,反复调试网络,直至确认信号稳定,这群广电人才长舒一口气。
工作室不仅在设备维护上精益求精,更致力于技术创新。他们以“四新”培育人才,常态化开展“业务大讲堂”“技术大比武”等活动。在一次“技术大比武”中,年轻技术员刘亚东面对复杂的设备故障排查任务,一开始有些手足无措,但在老技术员的鼓励下迅速冷静下来,运用在“业务大讲堂”中学到的知识,一步一步仔细分析,最终完成了任务。这种“比、学、超”的浓厚氛围,让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在不断进步。
近年来,工作室硕果累累,4项创新成果中3项成功转化,多项专利与论文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机房及配电系统升级更是筑牢播出安全防线。他们还多次助力兄弟台站解决技术难题。一次,某兄弟台站设备突发故障,工作室成员驱车数百里紧急驰援,凭借精湛技术迅速定位并排除故障。他们还为当地人员开展技术培训,高效专业的支援赢得了兄弟台站的高度认可。
王金旭创新工作室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每一位成员都怀揣着对广电事业的热爱,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用匠心守护着电波的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