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实现了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动植物资源宝库。
保护区以“林长制”为抓手,推进保护区综合治理,全面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能力,为野生动植物撑起保护伞。年初以来,严格落实“林长制”,紧密围绕全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清风行动”工作要求,系统谋划,周密部署,全程督导,确保“领导牵头、管护人员分片负责”的高效责任体系顺利运行,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日常巡护与专项巡护相结合,加大对保护区内砍伐、放牧、狩猎等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违法行为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从源头上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管。在巡山过程中,通过悬挂条幅、流动宣传车播放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派发宣传单等方式,向公众广泛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保护区持续优化野生动物救助体系,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建设高标准野生动物救护站、环志站、疫源疫病监测站,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野生动物救护收容业务培训,学习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范围、救护原则与要求等野生动物救助相关知识。利用“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疫病群防群控观念,引导公众主动送交发现的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野生动物,持续增强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保护区与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公别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缔结“姊妹保护区”协议,通过开展交流与合作,发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共同探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法和措施。202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候鸟动态监测保护国家创新联盟”年会上,胜山保护区获得会员单位授牌。保护区坚持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增强监管合力,加大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力度和广度,促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