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最美底色
——我市聚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我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我市锚定“三个坚持”,聚力打造“向北开放、兴边富民、生态宜居”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坚持高位推动,绘就生态底色。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巩固提升生态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丽黑河,打造“两山论”的创新实践地和价值实现地,市委七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列为我市重要工作任务。2024年1月18日,召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动员会议,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专班,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责任机制。制发《黑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2024—2030年)》《黑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围绕目标责任、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制度等五大领域,深挖特色亮点和动态管理建设指标,稳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切实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责任清单”办成市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单”。
坚持生态优先,发挥区位优势。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造林绿化、补植造林4万亩。编制《黑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1647公顷。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黑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PM2.5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未发生重污染天气;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100%(扣除本底值影响),无劣V类水体,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嫩江博霍头至繁荣村河段被评定为第二批省级“美丽河湖”;重点建设用地连续五年安全利用率100%。五大连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顺利通过第二个十年现场评估,3个县(市)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好”县(市)。
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生态优势。加快生态资源、冰雪资源、黑土地资源生态价值转换,立足“守绿换金、冰雪生金”,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积极谋划39项近期重点工程项目和10项远期重点工程项目,规划投资约110亿元,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加快推广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建成运行11座水电站、3个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6个分散式风电项目、2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谋划推出地方碳票,与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署委托协议,将2.4万吨碳减排量委托挂网公开销售;精准把握碳汇风口,完成我省首批“龙江绿碳”交易,交易减排量1.3万吨,价值130万元。积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2024年,黑河市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交易碳排放权20万吨,收益1900余万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