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让牛产业“更牛”
——孙吴县加快建设安格斯肉牛智慧牧场
近日,记者走进孙吴县红旗乡建设村黑尊牛牧场,放眼望去,一栋栋钢构牛棚映入眼帘,几百头安格斯牛悠闲自在张望、散步。当饲喂车辆鸣笛声划过,大黑牛涌入牛舍,排成队等待着,整齐划一地将脑袋伸出铁栏杆抢食“营养餐”。
“我们的母牛、育肥牛和牛犊是分区养殖、分类定时定量喂养的,通过‘TMR’系统实现牛的‘营养餐’加料量及加料、搅拌和撒料时间等定时定量,精准饲喂。”黑尊牛牧业管理员祝传勇介绍说,“这里的牛儿听音乐、睡按摩床、吃营养餐,整群的高健康水准保证牛肉的高品质输出。”
图为牧场TMR精准饲喂车在投喂饲料
据介绍,牧场配备的TMR精准饲喂车可根据肉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和日粮规定的科学配比,自动将纤维饲料和精饲料、微量元素等一起混合搅拌,成品出料,并通过推料机器人把“美食”送上牛的“餐桌”,大大提高了饲养效率和牛群的健康水平。
“推料机器人可增加推料频次,缩短育肥周期。”祝传勇介绍说,TMR精准饲喂车能降低5%-10%饲料浪费,直接减少养殖成本;通过推料机器人增加推料频次,提高采食量15%以上,既节省30%以上劳动力,还提升20%以上综合效益,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养殖向数字化智慧养殖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黑尊牛牧业投入400万元打造智慧牧场,引进了牧场数智平台,包括数智牧场系统、智能秤重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多项先进设备。并通过“牧场智能平台”精准饲喂系统、机械智能化养牛,信息互联互通一体化管理,促进了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启养牛新时代,让每一头安格斯牛都有竞争力。
安格斯牛身上最醒目的就是耳朵上的数字耳标,看似简单,却是满满的科技感。电子耳标就是牛的溯源资料,详细记录了每一头牛从出生到出栏再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孙吴黑尊牛牧场经理李洪亮介绍,每头牛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从出生到出栏再变成肉品,都会有二维码标识,让消费者吃到放心健康的牛肉。
智慧牧场系统集成智能化设备,实现了对牧场的牛只多项数值的记录与统计分析。管理人员只需打开手机里小程序,通过数据监测到这些牛只的档案记录、生长测定及环境、健康等数值的记录与统计分析,为今后的养殖业作出科学的决策,为早期诊断疾病、实时出栏、实时调整饲料配方起到参考作用。
位于北纬49°的天然牧场黄金养牛地带的“中国安格斯肉牛之乡”孙吴县,是全球“最佳养牛带”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牛本身产生独有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完全保障肉的品质与健康。近年来,孙吴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聚焦“411”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现代特色产业建设,发展安格斯牛特色产业,蹚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牛”路子,实现育种扩繁、养殖育肥、屠宰加工、市场营销全产业链闭环,成功进入中高端市场。
孙吴县黑尊牛产业集团是以安格斯肉牛为核心,集饲料种植、种牛繁育、高端育肥、屠宰加工、食品销售、冷链物流为一体的“产学研销”综合产业化企业,是省内最大的国产安格斯牛肉全产业链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目前安格斯肉牛存栏量3000余头,加工基地建设了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线,可实现年屠宰肉牛1万头,年加工肉制品2000吨,常规储藏能力3000吨,有效促进了当地种植、肉牛繁育、牛羊养殖、屠宰加工等行业发展。
今年,孙吴黑尊牛牧场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赋能传统养殖产业,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孙吴县牛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动能,让孙吴牛产业实现由传统养殖向智能养殖的新飞跃,更为食品安全和品质保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产品追溯,持续擦亮“中国安格斯肉牛之乡”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