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近日全面升级野生动物保护体系,通过网格化监管、多部门联合执法、全产业链排查等创新举措,形成“预防—监管—打击—宣教”四位一体的保护格局,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筑牢安全屏障。
五大连池风景区创新推行“115网格”管理模式,将辖区精准划分为115个网格单元,建立责任到人的网格员制度。今年累计投入巡护力量265人次,完成2.5万公顷重点区域巡护监测,实现全域覆盖无死角。通过高频次、立体化巡护,形成强大执法威慑,从源头上遏制盗猎行为。
风景区管委会统筹林草、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组,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重点针对农贸市场、餐饮企业、五金商店等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检查,累计排查经营商户63家。市场监管局组建专项工作组,对辖区58家餐饮单位、15家冻货商铺进行“菜单+后厨+仓储”三位一体核查,未发现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交通部门同步强化运输环节管控,检查过往车辆百余台次。
风景区坚持各部门“线上+线下”协同治理,全方位、多层次织密野生动植物保护网。为强化重点区域管控,风景区公安部门采取步巡与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巡查力度,并开展20余场普法宣传活动。网信部门同步发力,加强线上监测,严密防范网络非法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遏制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网络传播途径。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机制,推动保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旅游部门将生态保护理念深度融入景区标准化管理体系,引导景区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增强游客的保护意识。
风景区管委会着力打造“政企民”共治格局,在景区入口、交通要道设置宣教展板,印发保护手册。组织志愿者开展“清山清套”行动,发动群众参与监督举报。旅游景点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生态研学课程,让游客在游览中接受自然教育。通过持续宣传,公众保护意识显著提升,形成“人人都是生态卫士”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风景区涉野生动植物刑事案件零发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网格化+智能化”监管体系,深化跨区域执法协作,探索建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以更高标准守护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