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克林镇平台村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民宿、农家乐等特色鲜明的旅游配套项目,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平台村民宿内景
去年进入12月,平台村的雾凇日渐显现。上午10时,饭点未到,平台村各家农家乐却提前“聒噪”起来。后厨,程立波忙着将案板上的当地特色山野菜摆盘,身旁更有红烧肉惹人垂涎……今日不是周末,还备了那么多食材?见记者的疑惑,他笑答,“这些怕还不够呢,转过11时,外面几张桌就座无虚席了!”
夜晚里的平台村民宿彩灯闪烁
程立波种了20多年地,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如今的他更满意自己的新职业——影友之家民宿主厨。他将自家院子里的新鲜蔬菜送上饭桌,鼓起了钱袋子。
平台村民宿
农民变厨师,收入更好吗?程立波点点头,“原先单户种地风险大、收益小,一年挣不过五六千元,现在耕地托管出去,逐渐规模化、专业化,可以安心搞‘副业’,我现在靠经营民宿,年收入约15万元。”
大平台雾凇景色犹如仙境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平台村积极争取扶持资金,通过“三个一批”模式,引导群众按照标准发展特色民宿,3家民宿纷纷响应政策,自筹资金300余万元,新建了3栋标准化特色民宿,目前全村民宿达到15家,客房150间。
平台村美食端上农家乐餐桌
“如今,平台村最大的改变就是村庄重新热闹了,乡亲们钱袋子鼓了。”平台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勇告诉记者,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几千元提高到近2万元。眼下,全村常住人口300多人,超过一半的人搭上了“旅游快车”。
平台村位于逊克县最偏远的一隅。过去全村有三分之二人口外流。平台村为何受青睐?郭志勇介绍,平台村能吸引这么多游客,主要得益于村落资源的盘活和保护。五年前,不少房屋土地闲置、生态资源、文化底蕴都没有被挖掘,平台的面貌远不如今。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战鼓擂响。五年来,逊克县向平台村先后投入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共计1990.2万元,村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平台村接待中心及康养中心提档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使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带动了全村14户村民自发对自家民宿进行升级改造。焕然一新的平台村,改造后的民居白墙灰瓦,不少特色民居还纷纷化身美丽庭院、特色民宿、农家乐等,处处透露古朴自然之美,乡愁浓郁,游客慕名而来。2024年,平台村集体收入达到49万余元,人均收入21500元,在乡村冰雪旅游上,逊克县找准了发展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