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积极建言资政 聚力推进“五个黑河”建设
——政协黑河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关于鼓励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盟黑河市委员会
一是整体统筹集群发展。民宿集群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集聚,更是一个产业链的整合。建议对全市城区、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的闲置房屋、公寓和乡村民宿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经营发展情况和市场潜力,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设置准入条件,推进民宿集群化、规范化发展。推动路网、光网、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畅通景点、场站直通民宿集群的公共交通。采取划分共享多功能区,规划共享食堂、共享活动中心、共享民俗体验中心等,提供高端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推动与旅游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实现有效连接和协同,形成一个高效、互补的产业链,将原本分散的、功能单一的单体民宿整合成功能丰富、服务全面的旅游综合体。
二是创意引领深入发展。强化创意引领,以绿色淳朴的原生态为底色,打造有特色的民宿;以沉浸体验农家生活为依托,打造有亮点的民宿;以东北民俗文化为背景,打造有温度的民宿;以记得住乡愁为纽带,打造有情怀的民宿。开发特色文化体验项目,推动“非遗+民宿”“手工艺+民宿”“节庆+民宿”“地方美食+民宿”等产业创新与文化引领融合发展模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和伴手礼,如服饰、手工艺品、饰品、明信片等,在保障春夏旅游旺季需求的同时,还能通过创意吸引,有效地保持热度,延长收益时长。
三是多元营销粘性发展。加强情感营销,围绕民宿经营者的创业历程、与民宿地的情感、地域文化等讲述历史人文独特故事。实施口碑营销,与游客建立长期互信关系,推出参与地域民俗知识问答赠送文创产品等活动,鼓励入住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入住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回头率。推动平台营销,加强与携程、美团等平台的合作,实现民宿产品的精准推送。积极与抖音、微博、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携手,共同策划热门话题,持续提高民宿的曝光度,打造民宿IP符号。
关于推动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建黑河市委员会
一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冷链设施,构建集产地预冷、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冷链配送于一体全程可追溯的冷链物流体系。结合乡村振兴,推出支持农村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优惠政策,对企业更新冷链物流仓储设施、配送设施予以资金补助或者低利率融资贷款等政策支持,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为冷链物流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是推动农牧业冷链物流协同联动。以优势特色主产区为核心,充分发挥生产基地的物流保供与支撑作用,推进冷链物流嵌入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完善田头预冷、移动冷库等产地冷链物流保障,鼓励建设具备流通加工能力的冷库或冷藏设施,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冷藏车、低温物流箱等标准化设备,改善前端和末端冷链设施装备条件。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牧产品冷链配送平台,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无缝衔接。支持以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重点,建设通风贮藏设施、机械冷藏库、气调冷藏库等配套设施设备。
三是拓建冷链物流基地节点城市。依托我省哈尔滨、齐齐哈尔两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北安、嫩江、孙吴冷链物流区域枢纽和重要节点。发挥当地骨干企业的业务辐射和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功能,引导大型农牧产品物流园区、专业批发市场等向节点城市集聚。借助骨干基地的干线运输、快速调运等组织核心功能,建设现代冷链物流骨干网。
四是促进冷链物流体系创新发展。探索发展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培育发展直供大型电商、连锁商超及消费终端的冷链物流业态,推动社区电子菜箱、智能菜柜等蔬果零售业务的发展,实现冷链物流干线、支线、配送有机衔接,打造形成冷链物流服务品牌。
关于完善“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的建议
民进黑河市委员会
一是培养人才,弥补为老服务人员短板。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医护专业人才。引导职业教育院校设置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相应的模块介绍和就业前景分析,引导他们投身养老产业。鼓励有从业资质医护人员在第三方专业机构兼职,缓解养老医护人员紧缺问题。对现有从业人员持续性开展专业化、标准化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
二是分类布局,优化为老健康服务供给。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针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的老年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和社会救助等服务。细化社区服务供给。在社区设置服务购买站,老年人或者家属可以在社区订购服务,由社区根据老人需求,分级处理订单,基础服务订单由社区提供,专业服务订单反馈医养护专业队伍给予保障。强化分级诊疗,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社区诊所、家庭病房有经验的执业医生定期巡诊,在医院设立专门的老年病科,与社区建立协作关系,共享基础医疗信息,使老年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医治。
三是多方融合,保障为老健康服务质量。强化政府主导,构建“医养护”一体化协调推动机制,打破“医养护”相关部门间行政壁垒,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相匹配。引入社会组织,运用市场化思维,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购买第三方养老服务,鼓励吸纳志愿服务组织参与,不断充实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提升服务质量。
四是加强监督,确保为老服务规范运行。建立健全部门纵向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监督职责,落实奖惩责罚措施。加强部门间横向监督,制约和纠正工作中的不正当行为,定期联合开展专项监督,以保证服务过程的合规性、有效性,构建起科学完备的为老服务体系。
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政协北安市委员会
一是打破隐形壁垒,让数据画像更精准。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税收、能耗数据、综合征信报告、企业融资需求、金融产品服务等信用信息资源,充实完善信用数据库,联通“信息孤岛”,为信用应用场景落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健全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将市场主体的各类信用数据进行整合,特别是严格企业信用信息审核把关,精准绘制企业“信用画像”,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要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如连云港市政务诚信监管平台与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政府信用管理精准评价。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让信用监管更权威。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对我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查询、使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及失信责任追究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如在司法领域,要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明确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失信被执行人等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是强化平台赋能,让场景应用更有效。加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强化信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完善“信易贷”等平台融资服务功能,扩大授信覆盖面和授信额度,重点加大放款力度,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现有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和拓展延伸,在金融、医疗、教育、生态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方面创新开发契合当前发展需求的功能模块。如深圳基于平台打造的“信用+医疗”服务模式,推行诊间“零付费”、诊后“一次付”,避免反复缴费,平均就医时间缩减30%,就医体验感显著提升。
四是突出文化引领,让诚信底色更亮眼。加大信用普法宣传力度,普及信用知识,强化警示教育,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选取正反两方面的突出案例加以分析、引导,不断增强市民诚信理念和信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良好氛围。如邯郸市的“信用邯郸”微信小程序,依据信用状况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措施,“个人诚信码”按个人信用积分情况分为5级,在不同应用场景中享受相应的激励措施。“企业诚信码”应享受政府资金扶持、融资信贷等方面的联合激励政策,真正做到助力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方便百姓生活。
关于推进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
政协爱辉区委员会
一是深化学习交流。破除信任危机,增进企业和乡村互信。建设统一大课堂,大力引导乡村、企业认真学习政策、紧跟政策调整产业布局。学习苏州、珠海等先进地区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做法,将经验和技巧分享给企业和农民,帮助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鼓励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合作,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
二是实化激励举措。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落实资金支持等激励措施,着力解决涉农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困境。强化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优化区域公共品牌使用,在严控质量前提下,降低使用门槛,助力企业精准对接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增强涉农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为资本下乡提供保障。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进入乡村市场的不确定性。解决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人居环境等制约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成立专家团队,挖掘生态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领域适合企业投资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和商品流通平台,借助“互联网+”战略积极引导农业消费服务业向智能化转换。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青年才俊返乡创业。组织、人社等部门以培养乡村经济发展人才为着力点,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返乡大学生和农民工、致富带头人、民营企业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既保证农户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享受到利益分红,同时又为乡村振兴输血造血。
关于完善黑河市寒区试车产业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鑫宏
(一)政策扶持筑基强链
1.推动汽车寒区测试成为国家强检项目。目前,汽车寒区测试尚未纳入国家强检项目,建议出台政策积极引导试车企业参与制定汽车寒区测试相关国际、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部门申报沟通,与试车企业共同推动汽车寒区测试早日被纳入国家强检项目。2.出台试车人才引进专项扶持政策。协调黑河技师学院等院校,设置汽车维修、汽车测试等相关专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培训机构,为汽车寒区测试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台人才引进专项政策,引进业内领军人才或知名专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和相关待遇。3.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协调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切实为试车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进一步增加各大银行的产品种类,针对实物类资产偏少企业,提供应收账款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服务;争取引进有实力的投资机构,通过参与入股等方式为试车企业带来客户资源、先进管理模式以及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发挥券商等中介机构作用,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牵线搭桥;成立“试车产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联合社会资本,构建较完整的基金类融资服务框架,为测试企业融资需求提供渠道。
(二)产业集聚先行先试
1.向新能源、智能网联寒区测试领域转型。汽车寒区测试领域要紧跟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步伐,大力拓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寒区测试业务。大力开展汽车三电、甲醇、加氢等测试能力建设,推动关键场景示范应用,吸引先进技术、推动项目落地,提高试验标准国际话语权,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寒区测试提供全方位保障。在内陆县市开展航空器耐寒测试。2.推进黑河市试车产业联盟建设与发展。联合我市试车企业,共同成立试车产业联盟,突出我市在汽车寒区测试方面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规模效应,围绕软硬件平台建设与共享、产业及技术咨询、供应链及行业信息交流、标准及认证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训等方面形成核心服务能力,延伸产业链价值链。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寒地测试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寒地测试产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探索向电子、通讯、航空、化工等领域拓展,推动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服务保障提档升级
1.进一步完善测试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停车场、5G基站等配套设施,延伸汽修厂、汽车物流、轮胎供应商、服务外包等行业发展,优化成本结构。2.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引进更多有实力的酒店集团,建设星级宾馆,加强对现有宾馆升级改造,提升服务能力;对现有酒店中能够提供早餐和停车位的商家进行统计备案后向试车人员提供预约服务;创造更便利的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环境。3.提升保障水平。增加航班数量和相应航线,满足公路、铁路等多样化交通需求;推动执法司法保障完善有效、医疗健康服务全面精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测试人员、汽车爱好者在黑河舒心、安心。
关于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政协五大连池市委员会
(一)强化顶层设计,以大思路谋划引领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快编制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县(市、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注重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衔接,尽快编制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合理布局区域协作。坚持全市发展“一盘棋”、规划建设“一张图”,县(市、区)要以总体规划为统领,突出差异化、互补化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定位,制定本地发展规划。3.健全市级统筹机制。加强各部门间横向联系和层级间纵向联系,形成全市上下整体联动、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新格局。
(二)强化政策扶持,以大手笔投入保障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出台文旅康养产业配套“政策包”,在项目准入、用地保障、信贷融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方面细化政策举措,加快推动文旅康养签约项目落地建设。2.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深入研究国家“十五五”文旅康养产业政策走向、资金投向,超前谋划储备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目标企业,开展“敲门”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头部企业和中高端项目,辐射带动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4.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深化市校合作,加快培养引进文化创意、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医养护理等方面人才。
(三)强化资源整合,以大格局治理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1.建好大通道。加快建设中俄跨江空中索道、瑷珲机场国际航空港,早日开通跨境自驾游,畅通出入境通道。推进G331、黑大公路等国省道提档升级,加强市域内公路建设,畅通大旅游环线。2.构建大景区。加快五大连池风景区改革进程,组建黑河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集团,推进国有景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整合市域内旅游资源,推出旅游套票,让游客更便捷、更实惠、更全面地畅游黑河。3.打造大产业。用好独特资源,以自然风光为形、特色文化为魂,通过跨界融合、业态融入、产业融通,不断延伸拓展文旅康养产业链,构建旅游观光、民俗体验、田园度假、科普教育、红色研学、旅居康养、矿泉疗养、体育赛事、冰雪运动等多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4.开展大宣传。加强宣传营销策划,讲好黑河特色故事,整合宣传资源,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携程等平台,大力开展网红打卡、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宣传营销活动,全渠道、沉浸式开展宣传推广,叫响“一路向北·黑河最美”名片。
关于持续实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黑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苏 辉
一是推进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夯实大面积单产提升保障。加快先进智能机械装备更新,利用好双重政策推动农机报废更新,鼓励更新人工智能、无人机和农用北斗系统等先进大型智能农机。向农垦对标、协同发展,开展覆土装置等改装,建立农机作业质量监督内控机制。全市农业机械化率在稳定99.8%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机械化。
二是推进科技现代化,解决大面积单产提升出路。推进黑河大豆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全国大豆育种、加工等全产业链种业人才高地,围绕大豆等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等开展“卡脖子”科研攻关,培育适宜我市的优质早熟高产品种。依托国家现代产业园和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制种大县,建设首个覆盖地级市全域的国家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深化与国字号科研单位合作,推广大垄密植、水肥一体等单产提升技术,加快良种良法有效配套衔接。
三是推进经营管理现代化,完善大面积单产提升标准。加快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发展,健全完善相关章程制度,明确管理、决策、运行职责和方式,推行现代企业化经营管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以新型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垦地合作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发展,开展托管服务,提升技术标准到位率。推进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高质量开展农机培训,建强农机维护、农技服务、农机作业技术骨干队伍,深入推广农垦大豆“一松三趟三防四促”管理模式,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对标农垦标准适宜耕地全覆盖。落实强农惠农支持制度,用好生产者、耕地轮作试点等惠农补贴。
四是推进农业信息化,激活大面积单产提升潜力。利用现有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开展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工程,促进北斗导航、遥感监测等现代技术装备与生产融合,做到智能生产、数字监测、精准作业。有条件地打造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基地,推进气象、虫情等一体化监测站建设,示范无人机巡田、激光除草等智能技术,加强气象和病虫草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支持农业企业、经营主体加强粮食仓储建设和升级改造,提升粮食储备和应对市场能力。
五是推进资源利用可持续化,筑牢大面积单产提升基础。落实好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扩大秸秆全量还田面积,推进耕地黑色越冬,恢复黑土耕地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侵蚀沟治理一体实施,开展田块整治,科学安排农田排涝和道路建设。建立完善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巡检养”机制,推动有机肥、生物肥应用,发展绿色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