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紧密对接省“4567”和市“335”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定全市产业发展方向,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力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围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一体化发展,形成了“总规+分规”的现代产业规划体系,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条件,稳步发展壮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农林产品加工、矿产开发及加工、进出口加工“三大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96家,加工能力达到613万吨,德郎福、丰德恒泰、九三食品、双鑫农业等头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四季屯煤矿、二道坎银矿、成功金矿、国能三吉屯煤矿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转采,全市矿业产值、税收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矿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的作用更加凸显;跨境农林产品加工、跨境能源及新材料、跨境装备制造、跨境电商等领域提速发展,“两国双园”跨境木材产业园、黑河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跨境电商中俄结算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营,发挥俄电优势加快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硅基、硼基新材料加工基地,培育合盛、新安化工等一批年产值过10亿元的区域行业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我市以产业振兴行动为基础,以重点项目“夏季大会战”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为牵引,千方百计上项目、扩投资、兴产业,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市160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100%,省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列全省第1位和第5位。精准导入产业项目,夯实产业基础,今年以来,中俄跨境索道、爱辉区生物经济产业园、自贸片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国首个寒区国家级封闭自动驾驶测试场在我市落地建成,中广核200MW风电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并网,嫩江市飞行汽车寒区测试临时空域获批,东奥进口俄罗斯能源充装转运场地、多宝山生态矿区16万千瓦风电、五大连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期等43个产业项目竣工,我市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重要指示,强化科技与产业高效衔接和有效对接,着力汇集成果、技术、平台、政策、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加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现实生产力。今年我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组织重点产业领域行业龙头企业转化“金玲气吸免耕播种机”“三元复合土壤改良技术”“龙达130”等31项重大科技成果,新建中国科学院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创新工作室等4家科技创新平台,中国首台全天候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落地爱辉区并开展大田试验,通过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生态类城市排名第一;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组织实施并推荐申报“丰产优质抗逆大豆新品种黑龙502高产高效示范转化”“机收籽粒玉米种质资源创制及高效利用”等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中央引导地方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2项,实现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零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