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绩亮眼
以绿色为轴,串联生态脉络、连接大地景观,让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擦亮“绿水青山”底色和“金山银山”成色。
守底色:生态环境向好向优
1—10月,黑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100%,无劣V类水体,县级及以上水源达标率100%,实现水环境质量全域提升。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6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好”中,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和孙吴县位列其中,实现空气质量全域改善。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全市上下一心,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组合效应。铁腕治气,持续推动散煤污染治理,着力攻坚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完成市级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升级,深入打好秸秆禁烧管控攻坚战,完善“人防+技防”联防联控机制。积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7家发电企业全部提前完成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科学治水,突出抓好黑龙江和嫩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幸福河湖”“美丽河湖”建设,嫩江流域博霍头至繁荣村断面被省评定为第二批“美丽河湖”。严格落实“5657”治水方法,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坚持不懈狠抓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累计检查排污口2613个次。系统治土,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完成4个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的污染状况调查,动态更新监管重点单位名录5家,深入开展受污染耕地现场核查,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达到100%。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24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42.85%,提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实现土壤风险全域防控。
谋发展:营商环境向绿向新
“感谢生态环境局的帮助,让原本需要110天办完的手续,10个工作日就办好了,为我们企业减轻了负担。”近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大幅压缩审查审批时间,首次完成了孙吴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环评、入河排污口和排污许可证“三证”审批,助推企业同步完成污水处理厂与运维方签订运维协议,实现行政审批“3+X”创新模式,开启生态环境领域服务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篇章。
我市坚持绿色生态环境和绿色营商环境两手抓两手硬,推进21项服务保障措施,实地走访包联企业帮扶指导行动,宣传讲解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实效。服务省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对接59个省重点项目审批,完成54个项目保障。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完成27个项目环评审批。促进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成立专项工作组,实行“办公室+专项组”上下联动机制,建立对下“提示+反馈”双向交流制度,聚力抓实5项重点工作任务、19项营商监测指标落实。
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打造“向北开放、兴边富民、生态宜居”战略,规划投资约110亿元的39项近期和10项远期重点工程项目。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经济绿色增长、资源集约利用、节能降碳增效等,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持续擦亮黑河生态文明建设名片。
补短板:安全底线更稳更牢
问题隐患是否查清?任务措施是否落地?面对“绿色大考”,我市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出发,对标高线要求,全力以赴抓整改、抓提升、抓规范,推动问题解决见底到位、工作提质增效。
我市紧盯中央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深入实施督察整改“百日大会战”“生态净化”专项行动,全面起底、彻底排查历年反馈问题、转办信访案件、曝光典型案例,深化运用“专人专班专责”盯办机制,有力有序推进问题闭环整改。反馈的24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9项,转办的101件信访案件全部办结;转办的96件群众举报投诉办结80件、阶段性办结16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级环保督察“全面体检”。
探索推行有温度精细化执法,对36家执法正面清单内企业,严格实行容错纠错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违法企业实行“减免罚”。开展“雷霆行动”“百日攻坚”等专项执法行动30余次,全市共检查排污企业1500余家次,下达行政处罚10件、罚款金额207.47万元,1家违法企业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建立危险废物规范化分级负责评估,对全市37家危险废物企业开展规范化评估。严格落实危险废物可溯源管控,全市累计转运危险废物1408批次、3682.42吨,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