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信底色扮靓文明黑河
——我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连续两个月进入全国前二十
“作为诚信寒区试车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经过测评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资质申请过程,真是太便利了。”北安市极地汽车测试有限公司负责人于洪波在申请新增测试项目资质时感慨道,这为他们节省了数月的时间,也让诚信主体切实享受到了信用红利。
该公司快速获取到测试项目授权,得益于今年我市创新制定的《黑河市强化信用赋能激发寒区试车产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工作实施方案》。年初以来,我市坚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不断优化信用惠企服务新举措,全方位多领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搭建了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企业在平台上发布融资需求,相关融资机构便会主动与企业进行一对一对接。”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考核评价信用科沙蕊介绍说,平台还开设了“三农专区”“科技创新专区”“流动经营贷专区”等特色主题专区,让中小微企业“贷得到、贷得省、贷得快”。同时,依托市信用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针对市场主体开展个性化信用评价,精准市场主体综合“画像”,为银行机构业务前端构建风险监测预警模型,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对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识别能力,让银行“敢贷、愿贷、能贷”,切实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78395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入驻平台,放款总额达92.9亿元,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今年在签订农作物种子购销合同时,我们资金出现了缺口。想到政府向我们宣传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就试着在平台上提交了申请,没想到银行很快就联系到了我,不到两天时间,就发放了500万元的信用贷款。”北安市天丰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崔亮说,该平台的搭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还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
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失信后如何进行信用修复是企业在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为畅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打通企业信用修复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我市持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针对行政处罚对象缺乏信用修复知识,创新推出企业信用修复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两书同达”,提升失信主体信用修复知晓度。制发信用“无感修复”工作方案,行政处罚机关工作人员将主动与满足修复条件的企业联系,并作为授权委托人、经办人帮助企业提交信用修复申请,企业无需提交申请、填写表格、提交材料、来回跑动即可完成信用修复。
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副局长韩易晓介绍,在信用惠民方面,我市聚焦重点民生领域拓展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机制,创新搭建“信易游”“信易行”“信易批”等20余个应用场景,市民在“我的黑河”App内的“信用黑河”专区,可进行个人信用分查询、自主申报、异议申诉,信用等级高的市民可以享受各应用场景下的便民服务和优惠政策。目前全市已有5万余诚信市民享受到景区门票折扣优惠、骑行卡免押金、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真正实现让“信用有价”走向百姓生活。
“现在凭良好的信用,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便利,这个政策在暖心的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关注到诚信的重要性。今后,一定要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秉承诚信之道,踏实为人处事。”今年11月,市民王女士凭借良好的信用,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信用专窗免费领取到了中俄民族风情园门票。
韩易晓说,在11月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月报中,我市再次亮出漂亮成绩单: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中位列第十六位,已连续两个月进入全国前二十,创造我省历史最好成绩;在市级指标带动下,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市连续包揽全省前三名,“诚信黑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