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田变良田 沃野织锦秀
——我市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耕”基
冬日的黑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却依然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在嫩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三标段西光村附近农田里,装满砂石的重型卡车驶进建设现场,这条砂石路铺设完成后,可将难以实现机械化耕作的“巴掌田”“鸡窝地”变成“宜机宜耕、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整片田”,大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西光村附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为5.64万亩,项目的实施使原来贫瘠的土地变成一等田,给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村支部书记谭家国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昔日农田变成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田、增收田,如今大车能进到地头了,粮食多卖钱了,从春耕到秋收,大型农机具进地都方便了。”
西光村只是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受益的一个缩影。2023年,我市利用增发国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8.5万亩。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耕作方式,增加了耕种效益……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正诉说着新变化,孕育着新收获,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打开了黑土地上的丰产“密码”。
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道路畅通、管网相连的高标准农田,使耕作条件实现了质的改变,有力地推动了土地、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经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五大连池市太平农机合作社,发生在身边的新变化让人欣喜。目前,合作社已经建成多块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合作社理事长张忠有底气十足地说:“粮食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增收不成问题!”
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强力实施与持续推进,我市农村基础设施稳步改善,农田灌排体系持续优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昔日地块零散、产出低下的“望天田”变成了成方连片、效益倍增的“高产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嫩江市被评为全省唯一黑土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区,北安市赵光镇被评为改造提升示范区,爱辉区西岗子镇、瑷珲镇被评为新建示范区,通过土壤改良、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等措施实施,有效提升了农田草地有机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全市农业基础条件的重大支撑项目。在项目建设中,我市特别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点不同,分类施策。爱辉区、孙吴县、逊克县是典型的丘陵漫岗区,春秋两季常有暴雨发生,区域内沟道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现有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率低,部分田间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工程连通性差。因此,在设计建造过程中采取科学布置耕作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田面平整,逐步增加耕地有效种植面积,建好排水工程,解决机耕、运输道路不畅等问题。嫩江、北安、五大连池市位于松嫩平原,由于常年耕作“用养结合”不好,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肥力低,粮食产能下降。因此,在高标准农田设计过程中采取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措施,通过优化耕作制度、推进种养结合,增加秸秆、畜禽粪肥等有机物补充回归,提升基础地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注定是一场“长久战”。截至目前,全市2023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47.67万亩,任务完成率81.49%;拨付资金7.5亿元,资金拨付率51.36%。我市还计划2024年超长期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6个项目,建设任务160多万亩,总投资40多亿元。目前,各项目已进入评审阶段,各县(市、区)正全力推进前期工作,为项目开工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