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我市召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6月4日,黑河市政府新闻办举办黑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黑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英作主旨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黑河市林业和草原局党委成员、副局长刘涤,黑河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汪希太回答记者提问。
精准施策 擦亮生态底色
黑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英在主旨发布中介绍,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境护山、全域理水、全面治污,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绿色转型。
高站位统筹抓创建。我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列为我市重要工作内容。1月18日,召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动员会议,全面启动示范创建。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建立监督考核和长效推进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高标准规划抓创建。科学编制《黑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2024-2030年)》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经济绿色增长、资源集约利用、节能降碳增效等方面,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规划先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时间表”“路线图”,以“美”为核心导向,实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龙江”先行区。目前,已将创建申请函、规划及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上报生态环境部备案,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管理平台提交创建申请材料,并完成入库备案等工作。
高质量落实抓创建。统筹谋划黑河市美丽龙江建设地方实践,厚植生态环境优势,聚焦五大领域、八大任务、32项建设指标,确保2025年创建成功。持续擦亮黑河生态文明建设名片,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多元化路径。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季节性和区域性问题,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坚决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追青逐绿 厚植发展优势
发布会上,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我市具备哪些创建优势,黑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英作了详细解答。
秦英表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我国目前综合评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反映一个区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金字招牌”。我市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是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将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谱写新时代美丽黑河建设的崭新篇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自然禀赋优良我市整体呈“两岭两江三分田,五分林地和草原”自然格局,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三区四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战略格局和全省“两山一平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森林资源富饶,林地面积321.5万公顷、草原面积16.08万公顷、湿地面积85.77万公顷,是大小兴安岭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黑龙江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全域均属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境内河流纵横,共有大小河流631条,地表径流总量105.94亿立方米。二是创建基础坚实。我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列为《黑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任务。2017年,黑河市荣获“省级生态市”称号。2019年,爱辉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孙吴县相继通过省级生态县(市)创建考核验收。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生态县(市、区)5个;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4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346个,逐步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黑河新画卷。三是保护成效显著。我市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部署推动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精准举措,组织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气环境“黑河蓝”已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始终位居全省前列,连续八年无重污染天气出现。水质改善实现“龙江清”,2023年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比2016年提高29.3个百分点,水生生物清水种群不断增多,各种珍稀鱼类重现黑龙江和嫩江流域。土壤防治保持“黑土沃”,耕地优先保护类占比达到100%,保护了“耕地中的大熊猫”,有力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
守好红线 筑牢绿色屏障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管理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市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黑河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汪希太介绍,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我市按照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全面开展了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在内的“三区三线”划定工作。2022年11月经自然资源部批复,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8400.68平方公里,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12.05%,占市域国土面积27.52%,划定面积排名全省第2位。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划定生态空间约41816.85平方公里,占市域国土面积62.54%。
在划定工作中,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充分考虑我市生态本底,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极脆弱区域,以及目前基本没有人类活动、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自然资源部门会同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合力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重点规范管控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有序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规范确需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家重大项目的用地审批。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黑河。
严管严查 护航绿色发展
黑河市林业和草原局党委成员、副局长刘涤就我市如何稳定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进行回答。
刘涤表示,该局充分发挥1396名各级林长和4850名一线管护队员作用,通过林长巡林、日常巡护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报告林草火情、病虫害、违法破坏林草资源等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从源头上强化林草资源保护与管理。
持续打击违法破坏林草资源行为。充分利用信访举报、日常监管、森林督查专项行动等多种案件线索来源,依法查处毁林毁草毁湿开垦、擅自改变林草湿地用途等各类违法行为,最大程度降低因资源破坏导致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下降的风险。十九大以来,全市共查处涉林行政案件1429起,恢复植被226公顷,移交公安机关查处刑事案件40起,恢复植被78公顷。
持续加强林草资源使用管理,严格按照总量控制和采伐限额开展项目建设使用林草资源以及林木采伐的审核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项目建设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东批西占、批建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严肃处理,确保林草资源依法得到合理利用。
持续做好林草资源保护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宣传林草资源保护利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特别是针对案件多发区、深山区、重点人群进行点对点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林草资源保护意识,形成人人关注森林资源管理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