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理 论 评 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富国强兵,国之要务! 开放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 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常思武备兵事强军强国家! 致富不忘国防,和平不忘忧患! 全民动员,同筑禁毒防线,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燃气安全系万家,安全使用莫违规。 安全用气不离人,保证通风常换气 。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美文共赏
此心安处是吾乡
//heihe.dbw.cn  2024-05-31 09:58:09

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宏兴散文集《心向荒原》读后

  与我同龄的王宏兴要结集出版一本散文集子,嘱我作序。我较少评述散文,不过找不到推辞的理由,就一口答应下来,很快读完了这本集子。尽管他的作品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疏漏,但冲卷而出的淳朴和真挚,在脂粉气十足的当今散文届尤为难得。一灯能破万古愁,王宏兴的真与纯有感心撼魂的力量,文字自有一种不可小觑的魅力。他散文作品里诚意弥漫,阅读起来让人略去了技法上的瑕疵,这些碎碎念看似轻柔,实则有着刀劈斧砍般的抒情力量。

  几年前的秋天,我来到他的宅院“忆初亭”,在那个面积不小的菜园花园里闲坐,或漫谈或对谈或干脆无主题变奏,说了些什么早已记不清楚。印象较深的是,王宏兴随手摘下一朵菊花,以清水涮一涮,就冲泡给我喝,竟然清香满口,有一种遗世独立的味道。

  关于散文的各种作法缤纷驳杂,各有其妙。现今的散文家提笔之前,影响的焦虑已塞满记忆的河床。君不见,充斥着小感觉、小情调、小意趣、小慈悲、小关怀、小文化的漫天散文见诸报刊,大时代负压下的人们笔端向内卷,身体的呢喃之语多于灵魂的阵痛的撕裂,写作者的满腔愁绪也只能化作无力的喟叹。如不能破局,这将是时代与作家双重悲哀。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荡涤,真挚仿佛成为人人喊打的老鼠,散文家们热衷于耍花腔、说俏皮话、拿艺术范。相较精巧叙事、圆融文字的散文,王宏兴笔下涌动着一脉真挚,他总想在虚空的现实里寻找充实灵魂的东西。他的散文时常给人以猛然一击的阅读感受。他自愿远离繁华的都市,在旷野里俯下身子,带着一身风尘,与读者促膝谈心,真挚直指人心。

  以真挚叩问乡村,王宏兴将生存苦厄转化为了灵魂的痛感。深入,才能深邃,才能获得颖悟乡村的切口。在他笔下,文与思是同一的。写作时的王宏兴,更接近本真的人。执着于内心的良知,敬畏诸神,为这贫困时代的人们寻找着生存的尺度与出路,这才是一个优秀作家的努力所在。

  难能可贵的是,王宏兴始终坚持用原始思维观看乡土世界,坚持与农人物我同哀、同心共情。他尽量创造时机回到故土,回到出生地,在第一现场发出现时的感受,以原初的面貌让乡村登场,满心满眼地涌动着乡土中国、乡土农村的体验与感悟,乡土的日常景象和民众们的生活、生命形式跃然纸上。在散文集《心向荒原》中,炊烟、土地、庄稼、河流、场院、草房等意象频繁出现,它们实际上是作者心理的客观对应物,说是寄托也可以。他散文中的“村庄”,并不是以背景而存在,而是他置放朴素情感的精神空间。素描一样的乡村写实,原汁原味的倾诉,让王宏兴的散文既见血肉,又显筋骨。素朴写实,立此存照,让王宏兴无意间成为当代农村的心灵简史记述者之一。

  修辞立其诚,而真挚就是修辞为之奔忙、服务的唯一对象。农人的血喷泪涌,生命的隐隐灼痛,坚实地支撑起王宏兴散文的真挚空间。“痛感”与他的散文的如影随形。他的作品执着于对故乡苦难的表现,以极简的叙事,把歌哭吟唱献给了土地上的乡亲。他郑重端详乡邻们沉痛的生命体验,铺陈他们的血泪与挣扎,对草芥般遍地生长的中国农民垂首凝视。这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思考的能力。《心向荒原》一书葆有生之艰辛、活之艰难,而好好活着的愿望则穿越苦难,变成牵引每个人淌过大河的孤勇。如歌德所说“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有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王宏兴愿意做苦难的见证者,将观照者、体己者、歌咏者融为一体,饱蘸深情凝视一缕乡音、一抔乡土,仔细聆听村庄的细小声音,让本真带领灵魂还乡。

  王宏兴爱写旧年旧事旧闻,他行走天涯而始终不忘回首故园。他所追忆的村庄未经时光的涂抹,而以原始风景示人。故园,不仅仅是作为叙事、抒情的背景而存在,它也是事物的核心、情感和逻辑的圆心。王宏兴的散文细密饱满,不故作惊人之语,不求凌空蹈虚的哲思,俯仰之间直述内心。王宏兴是一位根性意识很强的作者,执着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笔端常牵涉怀旧。如巴乌斯托夫斯基说:“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者是作家。”他将故乡作为馈赠,他质朴真诚的文风与东北大平原的空旷与坦荡正好一致。他以素色素心来写眼下的真实乡村,故而平添温暖感人的力量。一提及故乡,王宏兴就如同固执燃烧的蜡烛,直到把自己化为乌有方才罢休。他不断增加着乡土散文的德性成分,以他乡的沦落来反衬故乡的千般好,故乡基本与宗教的功能同步,这是乡土散文最常见的精神理路,而王宏兴始终以杜鹃泣血的方式保持着对故乡的恒久仰望。他对故乡的仰望,有了歌哭的现代韵致,有通过追忆重返乡土乌托邦的意绪。怀旧是一种含磷的物质,遇到适量的空气就会燃烧,王宏兴的作品里总是涌动着这样的燃烧,驱赶着生冷如铁的残酷世界。王宏兴的躯体存在于此在,但他的灵魂却存在于曾在。一说起乡土,他仿佛引导读者进入“万物美好、我在中央”的美好境遇。他追忆故园故人的作品,总给我们舒缓、和缓的凝睇之美。如斯文字造成了一种主观上的错觉,我们乐意停驻在这般美好的错觉里,否则世界就太了无生趣。

  童真年代的趣事让人捧腹,让写作者心驻常香,成为一生怀念的底色。饥馑岁月里的坚强令人动容,乡民们顽韧的生命抗争从未断绝,艰苦岁月里的勤劳、隐忍、互助等品格,可见几千年来的乡村传统伦理。王宏兴在人生的盛年回首乡土,致敬自然,缅怀美好的人情人性,其精神探求颇有在繁华里坚持、从富贵里寻找之意。《母亲的菜园》一文有作者夫子自道的一段:“晴朗的夏夜,无论多晚回来,我总要在院子里坐上一会儿。月光映照下的菜地花园,一片静谧。瓜果蔬菜散发淡淡清香,繁花交错悄悄绽放,蛐虫呢喃窸窣作响,此刻,我的心里总是宁静如水,幸福满满。”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醒自己记住乡愁,更有呼号之意。诸如,《泥屋往事》呈现了父母双亲在艰苦岁月里打熬拼杀、乐观过活的情景,《感恩心向何处去》叙述的一帧心涌温暖的乡风往事,《试枪》讲述的退伍老兵的无奈又逗趣的逸闻,这些作品均对往昔岁月的人性以充分理解、悲悯和温情。

  以上思绪种种,表面上可看作怀乡之作,也可视为回忆之作,但王宏兴的思想深处更意在强调自然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存在有所质疑。“乡情予我以审美的起点,也予我以良知的起点,我抒发乡愁呼唤乡情的现实意义是保护故乡(中国)的原生态,保护老树、山林、野地、河流,保护动物植物多样性,让人在大自然中追求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慰藉。”这既是夫子自道,也是文心所向。想要葆有纯美,就要去抗争,唯有精神抗争上的胜利,才能与美景相配。

  作品《与子侄絮语》开篇纵横阙如,思维自由散发,深具思辨之妙:“今夜,我的脑子是一架放映机,裁一片月光为幕,专演曾经往事,重温年少心怀。这样做只想让彼时的我和此时的你,隔了时空发生对照,以比出种种的相同与不同。如此一来,便于我在经验库存里目标鲜明地拾捡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谓我人生过往的一点经验和教训,倘若你们忍了耐心听得下去,相信会当即或他日某时品咂出些许益处来。”希望王宏兴祛除偶有空泛议论的用笔习惯,多释放隐藏于心的机趣和灵性,在叙事上虚实相济,让作品成为“哭泣的艺术”。

  海德格尔说:“作为人在天地之间、生死之间、苦乐之间、劳作与话语之间的驻留,作为居的基痕,漫游无处不在……乡愁,即是对本身就是世界的这个乡的愁。”

  《心向荒原》裹挟着如烟的乡愁,远观为诗意,近距离接触则是烟火气氤氲的美好人间。

 
作者:姜 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时间穿起春秋和日月(组章)
· 故乡的风声(组诗)
· 怀抱春天的花朵
·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