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发明了许多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和器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报特展出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生产、生活工具和器械,让我们通过文物,体会前人的匠心和智慧,感悟今人的传承与发展,珍爱用劳动和汗水创造出的美好生活。
这是辽金时期的铁质农用工具,长31.6厘米、宽8厘米、高4.2厘米、重0.365千克,有锈蚀,现藏于瑷珲历史陈列馆。辽金时期,生活在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使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辽金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这是1912-1949年间皮匠所使用的工具,长18厘米、宽6厘米、重0.215千克。其手柄为木质,金属头为铁质铲形,有锈蚀,是皮匠生产制作皮革用品时所使用的专业工具之一,现藏于瑷珲历史陈列馆。
这是1912-1949年间鞋匠所使用的制鞋工具,长17厘米、宽2.5厘米、重0.045千克,其由木柄和金属头两部分构成,现藏于瑷珲历史陈列馆。制鞋、修鞋等一些专业工具的出现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制鞋的质量和舒适度。
这是清末的带底座十字形木纺轮,长41.5厘米、宽22厘米、高38.5厘米、重7.505千克,为木质十字形纺织工具,主要包括了纺轮、拈杆、底座及连接底座和纺轮的支撑杆,现藏于瑷珲历史陈列馆。
这是20世纪的油锯,为“汽油链锯”或“汽油动力锯”的简称,用以伐木和造材。动力部分为汽油发动机,携带方便,操作简易。现陈列于黑河知青博物馆,为国家三级文物。
这是1912-1949年间的木质墨斗,狮身,长24厘米、宽8厘米、高12厘米、重0.64千克,现藏于瑷珲历史陈列馆。墨斗为木工行业经常使用的传统工具,多用于测量和房屋建造等方面。
这是20世纪70年代知青下乡时使用过的扁担,呈长条形,其外形简朴自然,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现藏于黑河知青博物馆,为国家三级文物。
这是2013年黑河知青博物馆全国巡展昆明站征集所得割胶刀,长30厘米,木制刀柄,刀口是特殊形状的三角形,利于划开胶树树皮,现陈列于黑河知青博物馆主展厅。
这是20世纪收割庄稼和割草的镰刀,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一般用来收割小麦、稻谷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广泛的使用,现陈列于黑河知青博物馆。
这是1912-1949年间的淘金盘,俗称金簸子,上宽35厘米、下宽33厘米、长55厘米左右,是一种采用重力方法选矿的古老精选木质工具,具有经久耐用、操作灵活、精选效果好等特点,一直沿用至今。现藏于黑河砂金历史陈列馆。
这是1912-1949年间的金舀子,是砂金选矿时用到的工具,用于往溜头的砂子上泼水(俗称浇水),多用于沿着过采区进行采选遗留的矿砂。现藏于黑河砂金历史陈列馆。
这是1912-1949年间的铁质金锹,是最早应用在采金作业中的工具之一,它形同现代扎锹,但金锹头略比扎锹宽大,且金锹没有脚蹬的卷边,在撮矿砂时阻力相对较小,一般木把长160厘米左右。现藏于黑河砂金历史陈列馆。
这是1912-1949年间的拔金簸子,是用来往碃(碃即挖的坑,因采金人忌讳“坑”所以用“碃”)上提升矿砂的器具,多在暗碃开采时与拔杆或辘轳一同使用,与早期吃水井使用辘轳提水的原理基本相同。现藏于黑河砂金历史陈列馆。
本版内容由瑷珲历史陈列馆、黑河知青博物馆、黑河砂金历史陈列馆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