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下充电器,收拾好行囊,道一声再见……春节假期结束,游子们纷纷背上行囊踏上返程之路。每当这时,行李箱和后备厢总是被装得满满当当。大包小包的行囊还有装在后备厢里的各类土特产,是父母欲言又止的关切,也是在外游子醇厚浓烈的乡愁。
“父母牌特产”爱意满满
“我妈给我带的东西太多了,我要是带十个箱子我妈都能给我装满。”索先生在哈尔滨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每年春节,他都回黑河陪伴父母,每次返程,行李箱中都装满了父母的爱和不舍。
索先生这次返程的行李箱中,被父母塞满了榛子、松子仁、俄罗斯零食、肉类等。说起鼓鼓的行李箱,他笑着说:“其实榛子、松子仁这些,哈尔滨也能买到,我父母还是给我带了很多。还有一些俄罗斯零食,算是黑河作为边境地区的特色产品,父母给我带着让我和同事们分享。本来他们还要给我带水果呢,我实在是拎不动,就没带。”
索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外工作五年了,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父母总觉得我在外地缺东西,所以现在,他们往我行李箱里装什么,我都不会再阻止,因为这是他们对我满满的爱。
后备厢再大也装不下家人的爱
随着轿车后视镜中,家人送行的身影越来越模糊,李超揉了揉发酸的双眼,有了又要离开家乡的实感。再见,又要等到明年春节。
六年前,李超离开黑河,与一位朋友去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创业。今年春节,李超驱车6000多公里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回到黑河。2月14日,大年初五,吃完早饭,父母便开始忙活,往李超轿车的后备厢里装了大米、猪蹄、牛肉、烧鸡、俄罗斯糖果等,都是他爱吃的。“多带几袋东北大米,那边的大米你吃不习惯。”“俄罗斯糖,回去分给朋友尝尝。”“做好的牛肉,你在路上饿了可以吃。”“还有风干肠也带着,不用再花钱买了。”“这袋苹果得拿着,回去的路上肯定平平安安。”……看着年迈的父母一边仔细嘱托,一边不停地往后备厢塞东西,李超的眼睛有些湿润。
“家离得远,每年过年才能回去。每次,家人会打电话,让我带一个大箱子,这样就可以多带些东西。今年,我自驾回黑河,可后备厢依然被装满了。”李超笑着说,“装吧装吧,后备厢再大,也装不下家人的爱。”
行李箱里的故乡情
2月19日一大早,黑河火车站进站口,旅客李女士即将返回北京工作。她沉甸甸的行李箱里,装着哈尔滨红肠、木耳、俄罗斯糖果等。还有妈妈一大早亲手包的饺子,让她在火车上吃。
“我爸妈提前好几天就把要给我带的东西记在一张纸上,他们今天早上更是4点多就起来忙活了,生怕落下一样东西。”李女士说。
李女士的行李箱中除了一些东北特产,几件衣物,在角落边还有一些药品,有的药品瓶上还用黑色笔写着“每次一片,一天三次”,仿佛父母就在身边叮嘱一样。“黑河室外温度和北京差很多,我回来就感冒了。出门走得急,以为忘记带药了,没想到父母一直记得,给我塞进行李箱里了。”
离开家乡8年,如今她一个人在北京打拼,看着行李箱中满满的“爱”,李女士疲惫的脸上也多了些笑容。她拎起行李箱,感觉比回来时重了很多。她知道,这里面既有家乡的味道,更有父母的爱。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游子们行囊里带的东西各有不同,但这些沉甸甸的行李箱和后备厢,是父母家人那份“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与不舍。游子们怀揣着爱与期冀开启新征程,去为下一次归乡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