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工程”让流动党员“高飞不断线”
——五大连池市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近年来,五大连池市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以搭建流动党员支部、培养发展外出游子党员和实施分类管理等做法为抓手,积极开展“风筝工程”,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高飞不断线”。
图为外出务工青年在社区开展资源共享研讨会
夯基筑垒
为流动党员创建“放飞阵地”
五大连池市聚焦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现实问题,开展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计划,实施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摸底行动,通过协调省内外多地组织部门,建立了3处“家庭式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提供借宿歇脚、帮扶援助、谈心谈话等服务。同时,在党员人数相对集中的大连金州和哈尔滨松北区万宝镇,成立了2处流动党员党支部,为外出流动党员“筑巢安家”。
谋势而动
替流动青年制订“助跑计划”
建立外出务工青年“信息库”,重点掌握其政治表现、身体状况、技术专长、文化程度和流向等多方面情况并登记造册,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青年开展返乡教育和外出前培训。在外出务工青年人数较多地区,以流动党员为辐射源,设立学习中心,集中开展学习教育、业务输出、资源共享等相关活动,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加入其中;对较为分散的,利用掌上云端,以微信群、学习强国、腾讯会议等媒介开展活动,充分提高外出务工青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助跑计划”开展以来,已有24名在外务工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双向培养,有15名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5名被确定为预备党员。该举措成功地消除了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不足的空白点。
分类管理
帮基层组织厘清“风筝线盘”
依托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台账,创新开展流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按照流动党员个人特点、职业能力、发挥作用情况将其划分为“沙雁”“鸿雁”“雏雁”“老雁”型流动党员。对于新就业群体和自由职业人员为主的“沙雁”流动党员,采取目标式管理模式,为282名外出的“沙雁”党员提供就业信息服务136份;对于个体工商户为主的“鸿雁”流动党员,突出共享式管理,引导此类党员回乡分享好技术、好经验,研究探讨勤劳致富的方法途径,截至目前,共回引10余名流动党员返乡投资兴业、反哺家乡,带动就业200余人;对于大学毕业学生、退伍军人为主的“雏雁”流动党员,选用引导式管理,通过建立两地双向管理机制、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830余次;对于以投靠子女为主的“老雁”型流动党员,选择底线式管理,通过关心关爱,积极引导他们发挥余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