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既是活力源泉,也是创新引擎。近年来,北安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高位谋划推进“百个人才工作室”建设,打出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组合拳”。
专心“筑巢”,“育”强人才。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北安市坚持拓宽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升级。出台北安市人才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优化人才梯次引育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支持服务体系,加快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快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建成科技创新、名师名医等100个工作室,推行1名领衔人、3名业务骨干、N名后备人才组合的“1+3+N”人才培育模式。市财政列支人才发展资金,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工作室给予经费扶持,已累计投入56.7万元。
用力强“巢”,“吸”来人才。北安市充分发挥平台载体的强磁吸附作用,着力吸引一批原创性、引领性人才项目来北安发展,让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第一动力。瞄准“2+1”主导产业,依托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实施“产业+人才+平台”行动,培育中小企业科技型工作室27个,建成种业专业技术型实验室14个,建设科研平台12个。鼓励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先后承接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6项,开展自主科技研发项目23项,攻克关键技术18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26个。工作室与清华大学等16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推进黑大油豆角、大豆良种繁育等项目42项,转移转化奶制品脱盐、玉米无机膜分离等科技成果22项,实现经济效益860万元。
用心“拓巢”,“用”活人才。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北安市采取“一带多”“师带徒”方式构建聚才平台,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28人,孵化本土人才1850人。宜品匠心人才工作室成立以来,引进优秀科研人才16名。实施本土人才提质工程,选派260余名人才赴外地进修,牵头举办培训班160余场。乌鱼绣人才工作室通过开办刺绣培训班带动绣娘就业2200余人,年实现收入300余万元。常态化组织“专家+团队”下沉一线服务指导,解决群众难题42个,推广28项新技术,参与7个产业项目,提出产业融合、数字农业、特色养殖等发展意见建议18条。
用政策“引才”、以产业“聚才”、靠真情“留才”。北安市将进一步建好用好“百个人才工作室”,打造更加积极、开放、灵活、有效的高质量发展人才政策体系,紧抓最关键的“人才链”,让人才创新有平台、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价值有回报,吸引五湖四海英才集聚北安,为北安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