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积极适应新时代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新要求,坚持从农村党员发展、流动党员管理、党员素质提升着手,探索建立“源头把关+分类管理+实践培养”运行管理机制,打造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引擎”。
图为党员在参观学习
锚定党员素质“航向标”,确保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有高度。完善落实农村发展党员“三制度一清单”要求,严肃标准、严密程序、严明责任,全面提升农村发展党员质量。严格落实政审联审制度,建立健全五大连池市纪委监委、公安部门、民族宗教部门等10个部门联审机制,对发展对象逐一“做体检”“过筛子”。采取“谈话+测评+备案”模式,乡镇党委指派专人列席发展党员全过程,按照“谁培养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压实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全面铺开组织部门协审,通过谈话、测评等方式强化对发展对象相关信息的综合审核和质量把控。注重加强新发展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创新开展“新党员的一件事”活动,组织新党员在预备期间进行访贫问苦、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全市新党员开展志愿服务220余次,进一步引导新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激活流动党员“监管力”,确保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有广度。充分发挥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管理作用,有效在流动党员人数多、范围广的实际情况上解决党内生活难推进问题,持续帮助流动党员展现党员本色。坚持“全覆盖零遗漏”原则,制定出行前教育制度,对外出党员进行谈心谈话。对流动党员实行线上动态管理,通过电话、网络、函询等渠道主动联系流入地党组织,积极促进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截至目前省内32名流动党员全部“牵手成功”。畅通“线上”学习平台,依托“连池游子之家”流动党员微信群,发布学习提示、学习内容和党支部工作动态。丰富“线下”学习形式,组织党员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学习教育130余次,向流动党员寄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学习资料200余套。为流动党员量身打造线上特色“主题党日”,通过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为家乡发展献策”活动、异地政策分享等方式,梳理收集经济发展类建议138条、社会服务类建议206条,同时9名外出经商党员回乡投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600余人的就业问题。
把稳教育培养“定盘星”,确保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有深度。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农村党员教育实效。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乡镇“红色空中课堂”,定时播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重要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邀请老党员下基层、入村屯开展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老带新”模式下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示范引导年轻党员不断筑牢对党忠诚之基。创新采用“代表线下学、党员线上学”的“1对多”培训模式,组织农村党员代表深入实地“学”、亲身体验“学”,实时为线上党员答疑解惑。利用乡镇、村屯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建云课堂”“党史百年天天读”等线上学习专栏,为农村党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学习培训提供便捷渠道。依托朝阳山东北抗联精神现场教学基地建立红色精神教学点,组织农村党员走出课堂进行室外体验式学习,开展“参观抗联遗址群”“重走抗联路”“品味忆苦思甜饭”“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农村党员深刻领悟抗联精神,进一步实现红色教育资源的纵向直达﹑横向共享,促进农村党员教育培养常态长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