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平畴展新颜
——我市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硕果累累
大豆播种和扩种面积均居全省首位,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极境寒养”中俄边境首个农产品跨境交易双语电商平台建成运营,一批乡镇村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龙江民居试点村……2022年,我市把稳住农业基本盘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支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提质增效保 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连日来,省农科院黑河分院种子库内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袋袋“黑河43”大豆种子通过传送带快速装进货车里,满载大豆良种的列车从这里出发,驶向伊春、佳木斯、嫩江、北安等地,优质大豆从实验室走向了广袤农田。省农科院黑河分院把选育更多更好的早熟、高产、优质大豆品种作为提升国产大豆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为我市保障粮食生产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22年,我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靠稳粮扩豆任务。市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7.6万亩、产量108.8亿斤,其中大豆播种面积2157.8万亩、产量55.6亿斤,粮食生产喜获十九连丰。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还体现在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我市全力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全市生猪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抓住北安市进入省乳业产业集群机遇,加快推进飞鹤北安瑞信诚万头奶牛一体化项目、北安绵绵瓞农牧业有限公司5000头奶牛场项目、五大连池市4000头奶牛场项目建设,鼓励乳品企业建设奶源基地。巩固“孙吴汉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叫响孙吴“中国汉麻之乡”品牌,全市汉麻种植专业合作社17家,汉麻种植面积9万亩。稳定食用菌生产规模,全市食用菌产量达900吨。同时,我市坚持中药材产业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方向,全市中药材在田面积18.3万亩,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7.3万亩,建设中药材种子(苗)基地20个,种植面积2250亩。
藏粮于技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爱辉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大豆科研基地致力于开展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展示示范,构建大豆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爱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程朝兴介绍,通过开展大豆高产攻关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黑河大豆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2022年,我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强化农业科技武装,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全市6个县(市、区)有13个基地被评为全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五大连池市、北安市、嫩江市、爱辉区、孙吴县获评国家级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逊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被评为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我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389.27万千瓦,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9.83%,位居全省、全国前列。我市成为全省首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6个县(市、区)全部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长效推进 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树好文明新风,加强乡村清洁卫生、绿化美化、孝老爱亲、文明实践,推动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相互滋养;守好乡愁古韵,依托特色文化元素打造龙江民居,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弘扬民族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建好智慧乡村,做到技防与物防、人防相结合,精准监督不文明行为,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监管能力……我市坚持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通过全面提升、重点打造、长效推进,形成了环境美、路域美、乡风美、产业美的良好发展态势。
2022年,我市以“六清一修一改一绿一建”为重点,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洁村庄达到98.7%。稳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设室内水冲厕所1214户、旱厕1715户。大力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模式,全市配备村级保洁员1706名,建成垃圾分拣中心477座、垃圾转运站8座,实现垃圾治理率100%,实现垃圾革命全面覆盖。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投入2134.19万元建设逊克县新兴村、孙吴县东光村、爱辉区富拉尔基村、嫩江市繁荣村4个村龙江民居试点村,龙江民居建设取得新进展。巩固已建成383个菜园开发利用建设村,重点完成新建菜园开发利用建设村43个,菜园开发利用实现新突破。逊克县松树沟乡新立村入选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