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买对子了吗?我买完啦!”这是每个农历大年跟前儿公公必说的话。老人说的对子,就是春联。
过年,家家户户都贴对子,一片红红火火,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偶尔看见谁家没贴对子,就知道是最近有至亲过世了。我们这里,亲人去世,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不能贴红对子。意思是,故去的人怕红色,不敢回家过年。这是人们表达怀念、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
如今,现成的对子大多红纸金字,花样百出。一进腊月,街市上就有专门出售对子的摊位。远远看过去通红一片的,不用猜,走过去一看,准是镇纸压着的样品对子。只要眼花缭乱后选上几副,热情招揽生意的主人就会从摊位下面的一堆纸箱里准确翻找出来被认购的对子。
挑出自己喜欢的,付钱,拿着卷好的对子,回家贴上就万事大吉。如此容易,跟早些年大不一样。
我小时候没有卖对子的,对子都是手写的。能写毛笔字的不是生产队的会计就是老师。因为他们有文化,平时就很受人尊敬,一到过年则更加成了香饽饽,求写对联的人都得在他们家门口排队。
写对子的人不慌不忙,或亲手或指导求对子的男女老少,把带来的大红纸先按院门、房门、仓房等不同需要折叠、裁剪成宽宽窄窄的长条,接下来才正式泼墨。最初,需要按字数多少把裁剪完的红纸按字数折出等份的折印,这样写出的对子字距对称整齐,自然好看多了。等写过一阵,眼和手都熟了,就不用折印了,直接去写也八九不离十。词句不外是:家和万事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肥猪满圈、金鸡满架之类的吉祥话。对子写完了,还会利用边角料裁剪出一些大小不等的方块,再写一些“福”字。贴对子,上下联和横批中间都得贴一个“福”字,正着贴意为立即得福,倒着贴则是福来到。汉字就是这样有魔力,怎么理解怎么有道理。
对子写得无可挑剔,可是贴起来却也出过不少笑话,对子的上下联及横批都是匹配的,文化浅的、不识字的,万一弄乱了,贴时张冠李戴,上下联弄反、弄错的可不少。比如,我就亲眼看见有一家把“肥猪满圈”贴到房门横批位置上的。好在虽然滑稽可笑,倒也没有影响喜庆的气氛。
对子,写完了的也不能急着拿走,得等墨水干了,不然淌了墨,字迹就会面目全非,不但难看,还坏了书法家的手艺。
我家经常求当小队会计的老丁三大爷给写对子,他虽然平日不苟言笑,可是,在写对子的事上却有求必应,还总是甘愿搭上墨汁。为此,他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
我家不用求人写对子是从哥哥能写毛笔字开始的,虽然他写的字不够娴熟,还常把墨汁弄得哪儿都是,害得我来打扫战场,可是揶揄他是花脸狼、花脸虎也着实让我很开心。每次我嘲笑哥哥,他都洋洋得意地说:“小丫头,你能耐你写一个试试啊。”说着,竟趁人不备在我脸蛋儿上泼墨一笔,然后我们都仰着各自的花脸开怀大笑,父母也笑。笑声伴随着年味儿挤出屋外,把路过的邻居都给吸引过来了。从见我哥会写对子起,左邻右舍不再舍近求远。后来,就是离我家远的也有找我哥写对子的。刚刚上初中的我哥就很有成就感地跟我说:“知道吗丫头,你哥这叫远近闻名、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则一撇嘴说“:哼!等我长大了也能写对子。”而实际上,直到今天,我也没会写对子,不是我手懒,是因为时代长足进步,印刷精美的现成对子多的是,几块钱就可以拿回自己中意的贴上,我干嘛要去费那多余的九牛二虎之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