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愿用”、经营者“会用”、消费者“使用”——
爱辉区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是生产者的“承诺书”,是质量安全的“新名片”。年初以来,爱辉区扎实推进合格证试点服务站建设,指派专人负责,现已录入果蔬、畜禽、食用菌和水产品以及粮食等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500家(条),实现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品种全覆盖。
爱辉区农业农村部门把合格证试点服务站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制定方案、广泛宣传,全覆盖采集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制定了合格证试点服务站建设工作推进计划,设计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方法、信息录入和推广使用的重要意义等宣传内容,制作宣传板、明白纸和宣传手册等,分层次、分时段,深入11个乡镇开展宣传。工作人员认真梳理了合格证试点服务站辐射的周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生产个体,把果蔬、畜禽、食用菌和水产品以及粮油等所有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部纳入信息录入范畴,按照推进计划,结合生产主体的性质、生产品种等要素,分时段、分批进行信息录入。合格证试点服务站建设投入使用以来,录入生产主体信息400条,占符合录入条件主体的80%,其中,果蔬种植小农户生产个体信息300条,打印下发2万份承诺合格证,附带农产品2万余公斤,逐渐营造了生产者“愿用”、经营者“会用”、消费者“使用”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浓厚氛围。
为了更好地发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作用,爱辉区将继续向纵深推进合格证试点服务站建设和合格证使用工作,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延伸至村屯、社区;完善生产主体信息,丰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内容,拓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打印一体机模块功能;按照计划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主体的巡检巡查,规范生产主体的生产行为,让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追溯成为农产品质量的守门员,督促种植养殖生产者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