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 打造宜居村庄 建设文明乡风
——逊克县松树沟乡加快推进乡村发展
松柏成荫北药生辉、汉麻盈茂蓝靛诱人。近年来,逊克县松树沟乡紧盯“瓜果飘香、粮豆满仓、富美村庄”建设目标,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裕的美好愿景,用创新、奋斗和汗水写就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篇章。
特色种植 助力农民增收
在松树沟乡二龙村南部山区蓝靛果种植基地,每到采摘季节,这里的空气里浸润着蓝靛果的清香。每年六七月是蓝靛果成熟的季节,蓝靛果树上挂满了一串串青黑色的果实,颗粒饱满,紫中带红,熟透的蓝靛果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果霜,十分诱人。村民张金龙介绍,基地生产的蓝靛果采用生态种植法,不施化肥,不洒农药,绿色健康。采摘后的蓝靛果实入冷库储存,销往加格达奇、哈尔滨等地,年收入达25万元。近几年,松树沟乡发挥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成立了金龙蓝靛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松香北虫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特色合作社,以汉麻、蓝靛果、北药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乡苍术、白鲜皮、红芍等北药种植面积达到495亩,产值约1860万元,汉麻种植面积145公顷,产值220万元;蓝靛果种植面积200亩,年收益25万元。特色农业种植让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实现助农增收。
美丽宜居 描绘生态画卷
“以前道路不平,雨天没法出门。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出行十分方便。家门口放置了分类垃圾桶,环境卫生相比之前有了极大改善。”松树沟乡东发村村民感叹道。近几年,该乡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东发村两委紧紧围绕危旧土房、垃圾死角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开展了农村“垃圾革命”、卫生户评比等活动,通过“户分类、村收集、乡监管、县处理”机制,清除散乱垃圾点,实现日产日清,有效解决以往垃圾处理难、农村“脏乱差”问题。针对粪污处理,松树沟乡开阔思路,因地制宜,通过引进养殖蚯蚓项目,每亩蚯蚓每年可处理牛粪100余吨,产出有机肥75余吨,牛粪转换为致富的“黄金”,有效地解决村内牛粪污染问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全乡先后落实资金2256.7万元,实施了24个美丽乡村项目。2021年,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049.9万元为全乡10个村屯改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03万元,栽植果树约4.3万株,种植花卉2000万株,完成绿化面积331.8亩,绿化率达到32%,推动乡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努力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实力的美丽乡村。
乡风文明 绘出幸福底色
“团结友善亲邻里,远亲不如近邻强。和睦邻里很重要,遇到困难互相帮。”这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句子,是新立村结合实际、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后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根据村里实际情况,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文明乡村建设内容,集聚群众智慧,编制了简化版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建设健康文明、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新立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这是松树沟乡乡风文明的一个缩影,全乡10个行政村有7个为文明村。近年来,松树沟乡破旧立新,重塑新风,打出一“破”一“立”两张牌,通过严控喜事大操大办,利用核心价值引领导向,集中整治顽症恶疾,开展移风易俗测评,以创建省级文明乡镇、开展文明示范户等举措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把核心价值观、文明道德、婚丧礼俗等讲文明树新风内容上墙,通过大喇叭、村民微信群、视频号等形式,宣传文明新风。同时,松树沟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把开展理论宣讲、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与移风易俗活动挂钩,让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群众树立标杆。倡树孝老爱亲、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和社会风气,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