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线 织密网 建机制 重实效
——五市全力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大连池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新时代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总抓手,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全力解决参保群众在异地结算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五市将市域内17家二级医疗机构及各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确保城乡结算功能全覆盖。实现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省内门诊、住院异地直接结算,市域内免备案直接结算。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立足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深入推进全国定点医疗机构“一单制”直接结算,保证困难群众更好享受医保待遇。以定点医疗机构为支点,下沉转诊转院权限,实现1日内办结,让群众“一次办、少跑腿”。以分类设置为起点,确保实行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和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三类人员”异地安置备案服务、个人账户按季度拨付政策、加快大学生“两城一家”直接结算、海南“候鸟人群”无条件备案、农民工承诺制备案、转诊转院“一次备案、半年有效”、自主选择医疗机构差异化支付等制度落实,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结算需求。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通过公布备案电话、落实综合柜员制、设置AB岗、推行线上备案等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办事需求。同时取消医院限定范围,让患者在异地统筹区域内任一定点医院都可直接结算。稳步推进线上备案工作,利用国家医保APP、微信小程序进一步升级线上备案服务;深入推进医保电子凭证落实落地,基本实现全市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医保电子凭证注册全覆盖和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电子凭证刷卡全覆盖。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参与异地结算10318人,总计8839万元,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51%。
五市加快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推进全民参保,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在各乡镇、社区全面推进全民参保扩面工作。深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做好符合政策条件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等保障工作。截至上半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3790人,基本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全面推进落实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治疗、“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及大额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保障作用,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落实职工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年度报销封顶线政策,由10万元分别提高到15万元和20万元。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动态监测机制,将1296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分类分段设置风险级别,定期进行监测,确保“四重保障”全面落实,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做好特困供养、低保对象等其他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兜底保障,明确补助标准,提高救助比例和贫困人口受益水平。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缩短服务半径,推进经办窗口前移,提高参保业务办理效率。推进医疗保障领域“办事不求人”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建立统一规范的经办流程,各项经办业务“一站式”受理,“无差别”办理,共梳理政务服务事项28项。
五市坚持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在破除以药养医、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开展分级诊疗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在提高医疗水平、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用药负担上取得更大实效。新建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投资3000万元新建占地3280平方米的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市人民医院与市中医医院共投资2259.35万元购进医疗设备10余套。严格遵循带量采购的原则,对113种药品实行集中采购,平均采购降价幅度达65%。实施医用耗材零差价、取消高值医用耗材加成,合理调整诊疗服务价格,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实行差异化医保支付政策,对自主选择医疗机构的患者降低20%报销比例,同时将转诊转院权限全面下沉至定点医疗机构,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是否转院,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