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然而不是每个孩子都生活得衣食无忧,还有一些弱势群体的孩子需要关心、照顾。孙吴县贫困儿童可心(化名)就是这样的孩子,父亲患脑溢血行动不能自理,母亲病逝,亲属无力抚养,成为“事实无抚养儿童”。
情况追溯到2013年8月份的一天,一个叫孙玉环的居民来到孙吴县新华社区寻求帮助,当时任新华社区书记的王玉华耐心热情地把她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据了解,孙玉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二级残疾,每年冬天都要靠吸氧气维持生命,丈夫在外打零工挣钱,家里有一个四五岁的女儿,生活确实很贫困,王玉华为她全家办理了低保。他们的女儿可心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后,孙玉环又找到王玉华,希望帮助解决上学问题,王玉华与孙吴县第三小学联系,将可心送到学校读书。第三小学将可心列入贫困学生,每年资助500元生活费。可心不负众望,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2018年12月份,孙玉环突然病故,可心从此永远的失去了妈妈,失去了母爱。王玉华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带领社区干部来到可心家看望她,回到单位后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可心的帮扶工作。经过多方联络,联系到了孙吴县“热心公益志愿者服务团队”,找到了一位爱心妈妈,愿意无偿资助孩子直到高中毕业,承诺小学阶段每个月资助小可心生活费100元,初中阶段每月200元,高中大学阶段每月300元。
可心的生活暂时安稳了,但是好景不长,小可心生活又遭到了变故。2020年9月的一天中午,可心的堂哥带着小可心来到社区,跟王书记说:“可心的父亲患脑溢血在北安住院,正在抢救,现在这个孩子没人照顾,社区能否照顾可心?”王玉华说:“今天孩子得先去上学,如果没人照顾可以来我家,我照顾她。”可是到了放学的时间,可心并没有来社区。王玉华放心不下,与爱心团队人员一起来到可心的家看望她。当时,外面下着大雨,屋里冷得像冰窖,可心蜷缩在床上,冻得瑟瑟发抖。此刻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帮助这个小孩!
从此,王玉华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可心,每到季节更替的时候都给可心购买新衣服;联系民政部门为可心争取“事实无抚养儿童”待遇;组织单位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为可心捐款捐物,联系寄宿家庭,把可心送了过去。
为了能给可心提供一个可以长期生活的地方,解决生活起居以及学习方面等问题,给可心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今年3月,12岁的可心在王玉华的多方沟通和帮助下,被安置到了黑河市社会福利院生活,就读于黑河市第五小学。目前可心生活安稳、学习成绩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