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战场 扎根边疆
——访越战老兵张克贵
和蔼、白净、简朴是张克贵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正逢古稀的他当年是成都军区某部队卫生员,1975年和1976年曾随特战小队两赴中越边境,潜伏在丛林中数月,抓捕来我国边境埋雷的越南侵略者。近日,张克贵向记者讲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从小立志成为叔叔一样的英雄
张克贵出生在太行山东麓北端的河北涞水县,他的叔叔是参加太行游击队的战斗英雄。年少时张克贵就立志成为像叔叔一样的英雄。
张克贵退伍前留影
1970年12月,刚过完19岁生日的张克贵经体检、政审后,如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因他曾在生产队做过赤脚医生,所以被分配到部队卫生队集中学习专业的医护知识,成为连队里的卫生员。张克贵所在的是一支野战部队,训练任务较重。他除了每天苦练救护本领,野战训练也从没掉过队,曾多次受连队表彰。
在中越边境战斗的日子
1974年底,张克贵所在部队抽调一批医护骨干,去中越边境地区,配合特战小队执行任务。“因为是执行秘密任务,我们也不知道要去的目的地是哪儿。接近边境地区时由各兵种组成约120人的队伍改为小道步行,然后化整为零就地隐蔽。”张克贵说,压缩饼干、军用水壶、工兵铲是野战部队的标配,挖战壕隐蔽是基本技能。12月的云南,气温依然很高,蚊虫也多。他们潜伏在湿热的土坑里,饿了吃压缩饼干、渴了仅喝一小口水,一动也不敢动。看到电视剧《士兵突击》第一集开头时,许三多潜伏在下水管中时,张克贵立即联想起当年他们当时潜伏的情景。
张克贵(后排中)与战友合影
“早就听闻越南特工很狡猾,我们在边境潜伏了近两个月,才等到他们的行动。卫生队在战斗队后方五十米处,当时只听前方先有搏斗声音、接着是数声低沉的枪响,我方很快成功抓获数名企图潜入我国的越南特工,首战告捷。数日后的另一场潜伏战更是令我终生难忘。这次敌方数名特工试探性潜入我国边境,我方战斗队在敌人进入包围圈后的合围战斗中,敌方引爆炸弹,我方战士受轻伤。这时突然又一队敌方特工出现,意欲趁乱潜入,被我方识破并成功阻止。”张克贵说,三个月的丛林隐蔽潜伏让他走近战争,见证了战斗,直面血腥。
1975年12月,张克贵随排雷部队再次来到中越边境,执行医疗任务。丛林中地形复杂,各时期、各种类地雷星罗棋布。电磁雷对仪器最敏感、跳跃式地雷让人防不胜防、碎片式地雷杀伤范围大,排雷部队伤亡几率很高。当时排雷战士时常受伤。张克贵救护的战士中胸部和头部受伤的较多。但最令他触目惊心的是一位腿部受伤的战士。“作为卫生兵我并不惧怕见血,但那位似曾相识的小战士伤得确实有些重,一条小腿被炸得血肉模糊,膝盖下部几乎无存,人也因失血过多昏迷。绑上失血带、上夹板保护伤部,小战士被快速送往后方医院。”张克贵回忆说,那名受重伤的小战士是南方人,浓眉大眼,看上去仅二十岁出头,好像前几天还在营区见过他。三个月的雷场救护让张克贵再次感到了战争的残酷。
为第二故乡黑河的蓬勃发展骄傲
1976年3月,张克贵光荣退伍。他来东北看望在解放战争中受重伤致残的叔叔,叔叔终身未婚,张克贵决定留下来照顾叔叔,便落户在爱辉区幸福乡四队。转眼四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张克贵从风华正茂到步入古稀,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大、见证了黑河的蓬勃发展。
张克贵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再一次穿上曾经的军装
“每每看到祖国富强、军队威武,我心里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他说,土地被征用时,乡政府帮我办了土地保险,如今每月都能领到补偿金,收入稳定、生活安宁。
张克贵家中墙上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时他身着戎装与国旗的合影,另一张是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他特意穿上军装照相留念。“我热爱昌盛富强的祖国、热爱生活了四十五年的第二故乡黑河、更加珍惜安宁富足的晚年生活。”他说,在对越作战老兵战友联谊会上,他经常向战友们介绍黑河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年黑河城市规划、创城创边创绿,中俄文化大集、旅发大会召开,自贸区发展、黑龙江大桥建成等,拍成照片发给战友们或他们的子女,并邀请他们来黑河做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那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最是让我心潮澎湃。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张克贵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