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美文共赏
儿时过大年
//heihe.dbw.cn  2020-01-17 10:33:44

  从前的日子过得紧巴,物资匮乏,文化生活单调,到过年的时候,才能买到平时难得一见的商品和食品,才会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那年味儿,如久藏的美酒,浓烈、醇香,回味无穷——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资充盈了,资讯发达了,文化活动丰富了,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从前的日子过得紧巴,物资匮乏,文化生活单调,到过年的时候,才能买到平时难得一见的商品和食品,才会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浓浓的年味让人无尽回味。

  过年要做好吃的,北疆有句老话: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即使再捉襟见肘,过年也要想方设法吃顿饺子,不吃顿饺子就不算过年。北疆过年吃饺子,主要是年三十晚上十二点,辞旧迎新的时刻,煮饺子、放鞭炮,饺子有新岁交子之意,图的是吉祥如意。年夜饭的饺子和除夕夜的饺子是现吃现包,其他时候吃饺子多数是煮冻饺子。除夕之夜的饺子要包进几枚硬币,谁吃到谁有福。小的时候,父母就是这样,我们兄弟姐妹都争抢着吃;成家后,我们也照例包入硬币,这样,起码可以让孩子多吃上几个饺子。

  小时候,平时难见荤腥,只有过年才能大快朵颐。那时粮食定量供应,需要周密计划和靠吃粗粮、吃土豆调剂,才能勉强吃到下个月领粮时(林区的粮店每月集中几天开门,谓之放粮,各家去买回定量的粮油,谓之领粮。)记得当年大米每人每月一斤,豆油每人每月一两或者二两。母亲用大米隔几天熬一次粥给我们喝,平日里舍不得蒸大米饭,只有到过年的这个月,会多供应一点儿米,才能吃上大米饭。豆油也不够吃,怎舍得熘炒烹炸?母亲每月都尽量少放油,把油积攒下来,到过年的这个月,粮店也会多供应一些,有时父亲去地里捡点儿黄豆,到年前时去附近的村屯换些豆油。这样,过年时会凑上十斤八斤豆油,才可能炸麻花儿、大果子(油条)、丸子、鱼等,才可能做黑河本地人谓之“走油”的菜,如干炸肉段儿、干炸里脊、熘肉段儿、滑溜里脊、拔丝土豆、拔丝苹果等,烹制这些菜,都很费油,平时,除非来客人,否则是吃不上这些让我们说起来都垂涎欲滴的菜的。

  团圆饭会做上满满一大桌子,鸡鱼不可少,特别是鱼一定会有的,一般人家都会买回一条大鲤鱼,当然是冻的,做法主要是红烧或炖,一次不能吃尽,除夕夜接着吃,大年初一早晨还把它端上桌,取连年有余的意思。鸡的做法主要是小鸡炖蘑菇加粉条。热菜主要有:熘肉段儿、炸丸子或汆丸子、炒肉或炖肉、拔丝土豆、拔丝苹果等;凉菜有家常凉菜、猪皮冻儿、糖醋萝卜丝或苹果丝及梨丝、水果罐头等;山珍除了木耳,还有蘑菇、猴头儿,其中猴头儿是山珍中的上品,但一般人家做不好,倒是很少吃;有时也会有野味上桌,当时还没有禁猎,附近又有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定居,有一年过年前,村里就请来鄂伦春狩猎队,连续打围月余,卖给各家,那一年,我们吃到了(学名驼鹿)肉馅儿饺子。

  北疆冬天天黑得早,因此有节假日吃两顿饭的习俗。多数人家团圆饭从年三十下午三点左右开始,大人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着做准备。年夜饭当然离不开酒,酒也是凭票供应的,白酒就是三白(花园白、滨州白、玉泉白),还有本地的黑河白酒、爱辉大曲酒,果酒,统称三莓酒(其中有紫莓、金莓和香莓)。其中小孩儿愿意喝的是一种叫果子露的饮料,口感好,酒精度低或不含酒精。高档烟也是凭票供应,一家限购两盒,有中华、群英等。那时没有电视,自然也没有春晚可看,吃饭吃到六七点钟,小孩儿提着父亲给做的灯笼到处疯跑,走东家串西家,到善于讲故事的人家听故事。也有的孩子和大人凑在一起打扑克,但玩不了多久,就要开始剁馅儿、和面,包除夕夜吃的饺子。除夕夜以吃饺子为主,搭配下午团圆饭剩下的菜,零点前把饺子煮上,吃前放一挂鞭炮。过年说话是有许多禁忌的,比如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坏了,不许打坏盘子碗,但小孩儿不懂,经常会说错话,因此常常会挨训。一次,母亲让我到外面抱柴火进来,当时不懂,长大了回想起来,可能是往家“抱财”的意思,是图吉利。

  吃过饺子,便要开始守岁。小孩儿们熬不了夜,到后半夜就困得滴里当啷。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外面玩,相约要熬一宿,但困得不行,就在我们玩耍的大俱乐部的舞台上,裹着幕布睡着了,十分滑稽。

  大年初一早晨,还是吃饺子,母亲早把冻饺子煮好,叫我们起床,困得我们要让大人喊很多遍才能爬起来。放完鞭炮之后,就可以吃早饭了,但是往往没等早饭吃完,早起拜年的人就络绎不绝上门了。我们草草吃过,也跑出去到别人家拜年。街上热闹非凡,到处是拜年的流动大军。拜年者进门先称呼,然后行礼,说“过年好!”拜年话就这么一句,又是好听的话,因此,北疆有句老话:拜年嗑儿谁不会说?不知从何时开始,拜年的少了,后来电话普及,就打个电话拜年,给长辈、给师长。手机普及后,就短信拜年了。近几年,微信拜年又成了主要拜年方式。

  除了过年吃饺子,团圆饭让孩子们狠狠地解馋外,过年还可以啃冻梨、冻柿子、冻花红,嗑瓜子,吃炒花生、榛子,可以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糖果。那时糖也就几样,带包装纸的大虾糖、小人酥糖、胶皮糖(高粱饴糖)等,不带包装纸的橘子瓣儿糖等水果糖。上海知青来后,能吃到他们给带回的大白兔奶糖等既好看又好吃的各种奶糖、水果糖。这些零食,也给童年和少年时光带来无穷的乐趣。

  过大年,除了吃还有穿。过年要穿新衣服,那些年不像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新衣服,多数人家都是在过年时,才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母亲手巧,是无师自通的裁缝,每到过年,她都会给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衣服式样新颖,穿着合体。林区的绝大多数人家都让母亲给做衣服,尤其临近过年,母亲每天起早贪晚,为大家无偿赶制过年的新衣服,忙得不可开交,善良的母亲有求必应,尽心竭力。

  过大年,最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就是玩儿。有时初一一整天,父辈的单位要搞游艺活动,发游艺票,项目有打扑克、下象棋和军棋,还有猜谜语、套圈儿、吊瓶等。有时也自排一些节目,自娱自乐,很吸引人。扭秧歌一般安排在初三、初五和十五。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老头爱一顶新毡帽。”女孩子过年,大人给买根红绸子就兴高采烈,买上一个蝴蝶结就欣喜若狂了。男孩子最爱是鞭炮,买回的鞭炮放到火墙子上炕着,过年时把成挂的小鞭儿拆开,当宝贝似的装在衣服兜里,一会儿拿出来放一个。放炮也放出花样来,一次我把二踢脚放到中间空了的木头里当炮筒,对准目标燃放。当然恶作剧有时也会闯祸,如把拉炮绑在门上,有人一开门,吓一大跳,也能把人崩坏。还有的孩子把雷管放置在鞭炮里点燃,响肯定是响,也更是危险。

  除了放鞭炮,那时过年我们玩儿的还有打爬犁、打滑冰板儿、抽冰尜儿,凿雪洞、玩儿打雪仗。虽单调,却也其乐融融。

  时过境迁,城市的发展让人应接不暇,传统的过年方式也渐渐被取代,但那时的年味儿,如久藏的美酒,浓烈、醇香,回味无穷。

 
作者:柳邦坤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