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区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发展主线,今年将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让爱辉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调整种植结构。坚持“稳粮、优经、扩饲”的总思路,科学调减玉米、稳产水稻、增种大豆、恢复小麦,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杂粮杂豆、马铃薯等高效经济作物,推动粮改饲3.5万亩,建设绿色大豆、绿色小麦食品原料生产基地70万亩,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大豆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通过结构调整拓展增值空间。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坚决保障粮食安全。
发展绿色农业。继续出台绿色创建政策,在技术推广应用、品牌认证培育、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实施大豆院士工作站爱辉绿色发展示范基地试验项目,开展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试验,在每个乡镇建成绿色示范田两个以上,全区打造庭院有机蔬菜生产专业村5个以上,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再减少一个5%、两个10%,争取172万亩耕地全部实现绿色种植。投入1100万元扶持勇胜、古城等合作社升级技术、扩大规模,高标准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瑷珲镇。
升级林牧产业。设立黑木耳发展基金,综合开发林菌、林药、林木、林果、林禽五大产业,力争生产食用菌1000万袋,新增北药3000亩,繁育苗木2030万株。谋划中兴牧业二道沟观光牧场,申报科华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力争“两牛一马”存栏总量实现新突破。提升西岗子鸭稻蟹稻、盘肠沟虹鳟品质,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汇聚“大农业”发展合力。
培育加工产业。壮大大豆、小麦、水稻、山产品等绿色农产品加工规模,重点培育火磨粉业、北丰大豆等加工企业,力争引进日本纳豆加工设备,建设腐竹加工生产线50条,培育一批制油、酿酒、稻米加工等“小作坊”产业群,推动“原字号”产品多次加工、梯次增值,让“小作坊”实现更大作为。
塑造区域品牌。将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与企业自有品牌建设有机结合,鼓励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融入“瑷珲亚寒带”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黑河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加快申报“瑷珲木耳”地理标志,新增有机和绿色产品认证40个以上。
创新营销模式。全面完善“瑷珲e购”运营模式,将54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全部接入“瑷珲e购”,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创建“瑷珲e购”大宗交易平台爱辉农产品交易中心,推动郑州前置仓、西安分公司和杭州农产品体验店发展下游经销商、流通商和零售商,全面打通国内上行通道。依托微谷公司技术支撑,全力支持“黑河大豆网”建设,不断拓展外销渠道,叫响“黑河大豆” “瑷珲大豆”品牌。提升“互联网+”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在壮大亮亮米业等现有企业体量的基础上,引导更多合作社入驻园区,形成抱团发展态势。启动创青国际海外创业基地建设,为跨境创业搭建平台。
培训农民技能。加强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库和东北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打造高端智库“爱辉产业分校”,开设品种培育、农业“三减”、农机操作等种养领域专业课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和乡村工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