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绿色功能性大豆、矿泉水稻、特色农业、畜牧产业绿色示范区——
五市走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新路子
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五大连池市依托农林、矿泉等资源优势,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建设,建设百亿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确定打造绿色功能性大豆、矿泉水稻、特色农业、畜牧产业四大绿色示范区总体发展思路,力争三年左右时间,建设成为整建制的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建设绿色功能性大豆示范区。实施规模化繁育种子合作社补贴支持政策,力争大豆良种繁育面积达到80万亩、产销种子达到10万吨,将五市打造成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良种繁育之乡。举办好中国北方春大豆优良品种研讨暨田间博览会,打造全省有影响力的大豆种子展示销售平台。鼓励圣丰、富民等大豆企业加快高蛋白、高油酸、无腥味等功能性大豆品种研发、审定和推广。依托盖钧镒院士专家团队,开展绿色大豆万亩攻关示范,辐射带动10万亩。高标准打造绿色功能性大豆示范园区,做好国家50万亩绿色大豆生产基地建设,确保绿色大豆总面积稳定在200万亩。
建设绿色矿泉水稻示范区。加快以团结镇新生村,双泉镇三合村、双泉村、一心村,和平镇和安村等为重点的绿色有机矿泉水稻示范区建设,力争今年矿泉稻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采用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技术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落实农技部门示范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专项资金支持政策,推广无人机航化喷药作业、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技术应用,鼓励建设小型催芽车间。积极引导农户利用钵育摆栽、三膜覆盖等技术种植中熟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大力推广旱稻技术,积极发展鸭稻、蟹稻等立体种养模式。
建设绿色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区。以鲜活农产品通道为依托,发展冷链运输,对接省内外加工企业,扩大甜黏鲜食玉米订单种植面积,力争达到0.5万亩。以酒用高粱为重点,带动特色杂粮杂豆种植面积扩大。以特色栽培为重点,扶持柞蚕、食用菌、北药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新发镇永和村、胜利村,和平镇新立村,太平乡长庚村高效高产柞蚕生产基地,发展天然柞蚕养殖3.6万亩;推动明佳、月秋等食用菌合作社发展,力争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袋;支持引龙河林源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发展壮大,力争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鼓励扶持玫瑰花、蓝莓、红松种子林、特色苗木等生态产业发展壮大,实现经济和生态同步发展。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以山口鱼为重点,发展名特优鱼类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4500吨,打造我省北部重要优质生态鱼供应基地。
建设畜牧产业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畜牧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两牛一猪”工程,将继续对现有牲畜存栏增量购置贷款进行贴息,加快畜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胜达300头肉牛养殖扩建、华滨15万头生猪养殖及饲料加工、天鹅湖20万只大鹅养殖等项目建设,扩大双泉镇常氏肉驴养殖规模,完成和平、建设、团结新建猪场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肉牛、肉马养殖,扩大矿泉鸡、矿泉鸭、黑河挽马、野猪、梅花鹿等特色养殖规模。加快畜禽优良品种推广,提高畜禽品种优质化率。
据了解,五市目前已建成12个高标准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今年重点推进绿色示范区建设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将在五市特色绿色农产品在大米网、“黑河大豆网”瑷珲e购五大连池区域运行中心等平台上销售。进一步细化生产技术措施,示范区全程建立农事档案制度,全程记录生产过程,实行农业技术专家定点帮建制度,严格执行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三减”技术方案和技术规程,每个示范区做到有一套清晰的技术路线、一个适合的营销方案、一个技术支持保障团队、一套完整的生产记录,保障示范区生产出绿色、高质、高效农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