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提醒广大市民,汛期将至,部分地段可能引发洪水及城镇内涝,请注意天气变化,加强自身保护,避让积水地段,远离低洼地带,不到江河边游泳游玩,严防发生溺水事件。近水村屯接到政府部门下发的群众转移通知时,请听从指挥及时转移。汛情信息关注权威媒体,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创文明始于足下 和谐源于有礼。 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个个争当文明市民! 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评论文章
评论:莫让善良被“关怀式谣言”利用
//heihe.dbw.cn  2018-08-15 10:48:38

  “吃西红柿炒蛋能抗癌”“吸烟能增强记忆力”……健康问题多发的盛夏时节,披着“关怀”外衣的谣言又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造谣者混淆视听无疑可恶,驱动造谣行为的利益机制助纣为虐更值得警惕。

  “关怀式谣言”涉及衣、食、住、行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打着“善意提醒”的幌子引人点击,欺骗性更强;基于熟人传播,危害很大。读者一旦轻信,轻则形成错误观念,重则可能在用药、急救等方面酿成恶果。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近年来,政府机构、公益组织、自媒体平台的辟谣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挡不住大量“关怀式谣言”在微信群、朋友圈肆虐。一些科学素养不高、深受疾病困扰的人,对此缺乏免疫力,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成为这类谣言的“二传手”。

  此类“关怀式谣言”的制造者看似菩萨心肠,实则是利用读者的善良和关切牟利。自媒体文章的阅读量直接与经济收益挂钩,一些影响力大的公众号动辄报出几十万元的广告价格,经济利益驱使下,少数自媒体从业者抓住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的心理,炮制耸人听闻的谣言吸引眼球、增加粉丝、从中渔利。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造谣行为近年来“产业化”趋势明显。有媒体披露,谣言传播环节也开始明码标价。有APP对注册用户转发文章带来的阅读量按照每次0.1元的价格进行“奖励”,甚至还建立了类似传销的收益分配机制。读者不经意的转发其实是在为谣言制造者和发布者免费“打工”。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各种自媒体公号和文章泥沙俱下,不仅需要受众加强甄别,更需要发布平台担起监督责任。一方面,从源头加强内容把关,加大对不实信息和谣言的审查、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严格广告发布机制,斩断利用造谣牟利的不法利益链条。

  我国对网络造谣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现实中却很少对“关怀式谣言”追责。对此,有关部门应强化监督,对有组织、有利益动机的造谣传谣行为进行处罚,确保自媒体信息发布依法合规,避免公众对亲友的关心被造谣传谣者的不良居心所利用。

  据新华社电

 
作者:陈灏 袁军宝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评论: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法律需长出牙齿
· 评论:虚假广告为何还有生存的土壤
· 评论:鼓励民营医院发展需从提质增效做起
· 评论:公共管理要有“质量意识”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