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提醒广大市民,汛期将至,部分地段可能引发洪水及城镇内涝,请注意天气变化,加强自身保护,避让积水地段,远离低洼地带,不到江河边游泳游玩,严防发生溺水事件。近水村屯接到政府部门下发的群众转移通知时,请听从指挥及时转移。汛情信息关注权威媒体,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塑窗口形象,树行业新风 一言一行总关情,携手共创文明城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黑河时政
严把绿色农业标准 扎实开展春耕生产
//heihe.dbw.cn  2018-04-20 14:20:03

严把绿色农业标准 扎实开展春耕生产

全市预计总播种面积1930余万亩,目前春耕生产物资全部到位,即将开始大田播种

  我市坚持以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为核心,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严格按照绿色农业生产标准,扎实推进备春耕生产。全市农作物预计播种面积1937万亩,其中小麦194.5万亩、水稻24.7万亩、玉米354.9万亩,分别增长7.4%、9.2%、65.7%,大豆1216.6万亩、杂粮杂豆90.5万亩、薯类9.6万亩、经济作物及其他46.3万亩,分别减少10%、7.3%、41.1%、13.7%,种植结构总体呈“三增四减”。目前,已完成农业机械检修,春耕生产物资全部到位,4月中旬开始播种小麦,预计4月底和5月中旬,开始玉米、大豆播种和水稻插秧,确保农作物全部播(插)在丰产期。

  严格生产标准,开展“绿色”备耕。按照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生产标准,我市编制下发了绿色食品生产准则、栽培模式及操作规程,向生产主体发放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管理记录,制定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施用准则和不同生态区作物品种推广指南,建立生产记录、产地证明管理制度。各县(市、区)按照各地实际,公布了禁限用农药清单,联合供销社、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严管禁用农药入市。涉农部门制定了米豆轮作、深松整地、专用统一良种、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作业为核心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在试点乡镇全面推进农业“三减”,推广绿色生产技术试验,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农业“三减”示范基地150个。依托黑河大豆院士工作站,在嫩江保全、孙吴桦林、五大连池青山、爱辉区嘉兴合作社等40个经营主体,落实大豆万亩绿色高产高效攻关示范方核心区20万亩,示范推广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专品种收获。

  强化技术支撑,提供“绿色”服务。春耕前,市农委组织专家团队、农技人员,深入各县(市、区)试点乡镇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孙吴县邀请郑州大学农业专家,深入沿江乡整乡推进和其他乡镇试点村屯,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爱辉区聘请八一农垦大学农业专家作为创建示范先行区技术顾问,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提供技术保障。市相关部门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织召开了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成果发布对接会,围绕绿色大豆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等开展培训,培训各县(市、区)试点乡镇负责人、核心经营主体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60余人。

  创新工作机制,保障“绿色”供给。组织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绿色生产标准储备好农业生产物资,采取直供、集团采购等方式,保证供货质量和符合绿色生产技术标准。孙吴县组织桦林、哈屯等合作社与云天化、倍丰农资等化肥企业竞标采购化肥7000吨,每吨比市场价格低300元。各县农业中心配肥站按照绿色生产要求,生产测土配方肥1.5万吨。组织有实力的农药、除草剂经营机构、农资企业、种子企业等向示范乡(镇、场)供货。据统计,全市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已筹30.4亿元,其中,金融部门贷款23.9亿元,农户自筹6.5亿元;化肥、种子、柴油、农药分别下摆16.3万吨、9.3万吨、4.4万吨、806.6吨,农机具检修10万套。

 
作者:邢爽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梁陶陶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