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的锣鼓敲出心中的喜庆,好看的舞蹈吟诵盛世的欢腾。3月2日正月十五,爱辉区瑷珲镇彩灯挂起来了,秧歌扭起来了,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市领导秦恩亭、孙恒义、陈晓杰、马春波与各族群众共同欢庆“筑城永戍”戊戌狗年瑷珲“上元节”,感受不一样的瑷珲。
2018年,恰逢瑷珲新城筑城333年,戊戌狗年瑷珲“上元节”以“演绎”的形式再现瑷珲城“商贾三千、居民四万”的繁华景象。走进瑷珲,随处可见身穿节日盛装的民族群众,人们或载歌载舞或赏灯猜谜,洋溢着节庆的喜悦和民族风情。“上元节”活动分为“穿越333”“敬神祈福”“筑城永戍”“上元风话”四个板块,游客持上元官票,游瑷珲古城。从迎宾门到拱宸街(东)到兰馨里再到鸿安里沿路来到瑶池街,从传统的灯官上任、萨满祈福到迎五谷瓶、黑龙洒金到金狮闹上元、闹秧歌再到将军誓师、巡城教军等分区域演绎三百多年来的繁盛。
图为舞龙表演
本次“上元节”活动最大的亮点是凸显瑷珲筑城的历史地位,唤醒瑷珲记忆,通过场景再现,立体声效让游客感同身受。活动中演绎了将军誓师、巡城教军威武场面,特色玛虎戏的演出、民俗展演等亮点纷呈。瑷珲美食一条街依然是此次上元盛会的另一大亮点,全区11个乡镇分别带着具有本乡镇特色的美食相约上元,游客不仅可以穿越欣赏传统特色演绎,还品尝地道的特色美食。黑河义工协会的会员积极做引导、维持秩序、保护环境。
瑷珲“上元节”是集汉、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文化为一体的重大节庆活动。它起源于汉代,是汉文帝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而定下来的与民同乐日,普天同庆的民间重大节日。康熙年间瑷珲城是清廷发配流人的重要区域,随着汉民族的大量进入,“上元节”这个民间节庆习俗也随之传入瑷珲区域。2013年1月,瑷珲镇以清代内阁中书杨锡恒《艾河元夕竹枝词》为依据,恢复举办了瑷珲“上元节”。主要有“立灯官”“闹秧歌”“抹花迷”“猜灯谜”“滚冰卖病”等活动,当地群众和市区居民积极参与,得到一致好评,被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2013年6月已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