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民生工作报告》传递百姓福音——
2017:民生账单更加充实更有温度
民之所望,心之所向。承载着众多期待的黑河市2017《民生工作报告》日前正式出台,再次传递出了令人温暖的力量。
一串串增长的数字、一个个新政新规、一项项改革举措,在这本12页、7200余字的“民生账单”上,清晰描绘出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字里行间饱含着政府对民生细节的关切、对民生热点的回应。
从贫有所扶、到劳有所得,从病有所医、到老有所养,从学有所教、到居有所安,从远及近、由表及里,一幅2017年黑河民生建设图景由此清晰。
突出“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
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最急最盼的就是摆脱贫困。1个省级贫困县(孙吴县)、56个贫困村摘帽和1.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现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的扶贫目标。
纲举而目张,脱贫攻坚战到了紧要时期,更要聚焦重点。今年我市要以整村脱贫为目标,推进56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村一品等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优先改造2658户贫困户危房,实现贫困群众危房改造全覆盖。铺设自来水管网、安装消毒设备,解决5258户贫困户安全饮水问题。完善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配备乡村医生。
兜住底线,社会保障要托底一批困难群众。就重点群体,报告提出,今年要认真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保险个人承担部分由财政补贴、医疗救助和22种重特大疾病救助对贫困人口全覆盖等政策,将因病致贫家庭中重特大疾病患者,全部落实大病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提高住院报销标准。发挥建档立卡与低保信息共享机制作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救助政策兜底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全面小康相适应。
宜居宜业惠泽黑河百姓
住房是群众生存之所,发展之基。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市城区13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改善5720户群众生活条件,彻底消除黑河市城区棚户区。今年改造棚户区6个,拆迁4914户,面积24万平方米,新建回迁安置3168户,货币化安置1746户。购买公共租赁住房15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000户,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155户。
今年我市将对市区建成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楼房公共部位和设施、设备维修更新,计划维修改造老旧住宅楼房90栋。将完成王肃街、环城路5.2公里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改造供热老旧管网13.3公里。完成LNG储罐站建设,新建中压燃气管道5公里,庭院管网6公里,庭院管网覆盖户数达到5000户。
这是一组幸福的数字,它见证着黑河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发展步伐,体现着市委、市政府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决心,同时也温暖着所有困难群众的民心。
城乡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生工程。如何完善城乡功能,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报告提出,今年,我市将加快黑龙江大桥建设,推进跨江空中索道开工,力保五大连池德都机场建成通航。同时还将开工建设一批城乡公路,淘汰老旧公交车、新增便民公共自行车站点更新自行车、完善道路建设方便群众出行。
中俄双子城公园、黑龙江沿江公园广场、大黑河岛中心广场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建设也将加快进度。通过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8000株乔木,448丛灌木,3万平方米地被植物将被种植在大黑河岛上,一同启动实施的电业街延伸段绿化带建设项目绿化面积达9100平方米,重点提升建设41个示范村,届时黑河的城乡环境将进一步得到美化。
完善体系织密社会保障网
社会的充分就业、完善的社会保障、科学的用人制度是最大的民生,如何让百姓生活得更有幸福感,政府重任在肩义不容辞。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道。今年,我市将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各项服务,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创新创业,依托黑河科技网,建立完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人才以及科技成果、科技信息和科技项目数据库,面向社会搭建并开放区域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落实保险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从现代养老体系建设,到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再到争取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今年我市将织牢更加密实的社会保障网,推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
按照报告提出的目标,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重点抓好参保扩面工作,对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调剂金制度,3月底前,编制完成调剂金筹集计划,6月底前,全部上解归集到位。
我市还将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整体水平,建立城乡统筹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切实维护保障劳动者权益,将法律援助机制引入仲裁环节,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推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扩建嫩江、孙吴养老场所,完善敬老院功能,推进机构养老智能化管理、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增设市综合服务大厅综合受理窗口,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促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多渠道服务的“一网”通办。着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创建3个国家级、4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组建志愿者队伍,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防灾减灾活动。
标本兼治守住绿水青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
今年我市要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保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完成造林绿化9.02万亩,森林抚育37.2万亩。推进嫩江航站三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争取国有林场森林火灾高危区综合治理项目立项,确保实现森防“三个不发生”目标。
大气、水、耕地保护同样不容忽视,今年,黑河市城区建成区内34处燃煤小锅炉将全部淘汰,并入大网或采用清洁能源。全市将淘汰黄标车4425辆。全面启动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加大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等重点支流治理力度,确保区域内河流水质达到功能要求。继续推进和实施好山口湖和五大连池良好湖泊保护项目。改善提高农村50处工程、两万人的饮水安全标准。申报省级黑龙江黑河水利风景区。农业“三减”面积达到200万亩,推广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面积达到800万亩。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秸秆还田面积900万亩。
生态环境治理要标本兼治。修复并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治本重要任务。为此,报告提出,要加强煤矿和矿区治理,对2016年已关闭的22家煤矿,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罕达汽镇原金水农场七分场一区、二区开展环境治理。
惠民利民实事落到实处
民生连着民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报告对今年我市教育、健康、文化、安全等有关民生福祉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部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我市将进一步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标准化学校,鼓励特色办学,加强职业教育。同时还要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完成62所学校新建改扩建任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长、教师交流与培训。关爱贫困师生,资助贫困师生,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100万元,惠及2000名学生。
今年,黑河百姓看病可能会少些往大城市跑的周折,更多的疾病在市里、县里的医院就可以解决。我市将投入3600万元,重点用于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医疗设备购置等。同时还将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市、县两级政府办的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医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完善城乡医疗体系、强化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计生工作水平,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文化、体育之美,是魅力黑河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市要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面向城乡等更广泛群体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今年,我市将通过强化公共安全防控,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妥善解决群众信访诉求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让群众享受平安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