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 创新思路 破解难题
爱辉区有效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
爱辉区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破解“两新”组织“掌握底数难、发展党员难、建立组织难、发挥作用难”的问题,推动全区“两新”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有效服务和有效提升。
建账与搭台,破解“掌握底数难”。把摸清全区“两新”组织党建情况,作为“两新”党组织和工作覆盖集中攻坚行动的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做到底数准、情况明。将摸底调查工作与“两新”组织的日常登记注册工作相结合,把在工商、民政登记的各类非公企业组织和社团组织确定为重点调查对象,并及时整理出了应摸底调查的非公企业户数和社会团体数,建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调查摸底名册。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了“人员分组、责任到人”的办法进行分工,组成4个由组织部、街道、社区人员为主要成员的调查摸底工作组,明确具体责任,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工作组具体负责,切实将责任落到了实处。同时,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建立“两新”组织基础信息库,完善动态统计机制。
输血与造血,破解“发展党员难”。双向选择“输”一批。从复员军人、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党员,培训和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形成“红领”人才库。亮明身份“转”一批。在企业和社会团体中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找到“口袋”党员、“隐姓”党员40余名。提前介入“培”一批。深入开展把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三培养”活动,实行群团组织推优制度。想方设法“留”一批。针对“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现党员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建立党员议事会等形式,采取谈心、家访、通信、函授等办法,生动活泼地开展党内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鼓励党员参与企业发展、党组织创先争优、员工素质提高等工作,把“合则留,不合则去”的“打工”心态转变为支持企业发展、岗位建功立业的思想。
指导与引导,破解“建立组织难”。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选派236名有党务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和退休党务干部进驻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指导开展党建工作。通过优先招聘党员职工,排查“隐性党员”,发展新党员等举措,保证党员数量,为单独组建党组织创造必要条件。同时,积极探索项目立项时同步宣传党建政策、土建时同步考虑党建阵地、招聘时同步招收党员职工社员、配班子时同步明确书记人选、投产时同步建立党组织的“五同步”工作法,更大力度推进“两新”组织组建工作。针对1~2名党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育、农业、司法、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将70家行业特征明显的企业及社会组织,实行联合组件或挂靠在区直部门党委(党组)进行管理。
服务与管理,破解“发挥作用难”。针对多数“两新”组织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的实际,按照“小型、分散、灵活、实用”的原则,围绕“双强、六好”目标,深入开展“强核心、增活力、助发展”、“双创双亮四先锋”等党建载体活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广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亮身份、比贡献、作表率,促进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着力帮助“两新”组织解决党建工作的各种问题,截至目前,解决各类问题60余件。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定期深入“两新”组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建立议事规则,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帮助开展符合企业和行业特点、促进生产经营的载体活动,保证党建工作规范运行,保证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