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爱上黑河”的顶流密码
——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蝴蝶云谷”中俄跨境无障碍服务平台获评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中国瑷珲国际汽车营地获评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2024年,我市文旅工作捷报频传,成功斩获22项国家级和34项省级荣誉、奖项及称号,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市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期间我市文广旅系统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政策、重点工程、重要举措,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正向着“引领全国边境旅游发展的示范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文化和旅游强市”目标大步迈进。
筑牢发展根基 夯实产业支撑
在黑河大岛房车露营地感受一江两国的浪漫风情,在新生鄂伦春民俗旅游景区沉浸式体验多彩非遗盛宴,在五大连池市朝阳山抗联遗址缅怀先烈……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黑河多元文旅场景中沉醉,尽享优质文旅环境带来的惬意体验。
五年来,我市稳步提升文旅基础条件,制发《黑河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黑河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规划政策文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以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我市成功晋升4家4A级旅游景区、5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单位成功入选黑龙江省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投资近15亿元,重点推进包括黑河市中俄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在内的34个文旅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盘活历史文化遗存、打造特色文化IP,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自信,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创新产品供给 擦亮文旅品牌
“一季游”变“四季旺”,“景点游”成“全域游”。立足地域资源禀赋,我市紧紧围绕“两主六辅”线路定位,不断丰富文旅产品开发,重点推出涵盖边境游、康养游、红色游等多元业态在内的8大系列45条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打造48个网红打卡地,让黑河文旅产品供给更加多元、特色更加鲜明。打造“中俄双子城北国养生地”品牌,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旅游客源市场展开宣传促销,进行客源地推介活动50余场,不断提升黑河城市知名度;在东南亚三国进行首次推介并设立黑河文旅海外宣推站,有效抢滩海外市场。全面激发文化振兴发展活力,形成新媒体矩阵布局,累计推送达1.6万条次,蝉联创新应用与传播奖,多个文旅话题跻身全网搜索热榜,全网播放量突破30亿,高质量完成城市品牌的网络曝光。
2024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170.2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9.57亿元,超额完成《黑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旅游人数达到1684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的目标任务。
深化服务惠民 增强文化活力
文旅发展的落脚点始终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我市扎实开展系列化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全市组建52个“蒲公英”文艺小分队,深入全域乡镇开展文化下基层惠民活动,有力推动城乡及不同地域间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长期开展文化进基层、进景区、进商场、进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辅导等活动,年均举办2000场以上,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常态化开展“幸福满龙江”“送文化下基层”“四季春晚”“冰天雪地美好生活”等公共文化活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素养与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打造“圣水节”“上元节”“古伦木沓节”等一批品牌文化节庆活动,为黑河旅游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中俄界江黑龙江国际冰球友谊赛、中俄老年文化交流、中俄家庭互访……一项项跨越国界的品牌交流活动绽放着中俄友谊之花。五年来,我市创新举办各项中俄文化交流活动100余次,充分展示了“一城两国”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其中,2024年第十四届中俄文化大集媒体曝光量超10亿,有效推动了中俄文化交流向更高水平发展。
|